陈文确传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陈文确(1886~1966)厦门集美人。早年到新加坡谋生。1925年与其弟合创益和树胶公司,至1938年业务已扩展到东南亚各地。曾任陈氏大宗祠保赤官主席。第七届至十四届同安会馆主席。先后促成同安同民医院和灌口、马巷两分院建成。

 陈文确先生1886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集美镇),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三,念点私塾,1902年间父母双亡,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兄弟们商量决定由他先出洋谋生。   1904年,先生南渡新加坡,几经辗转应征进入宗兄陈嘉庚初创的菠萝罐头厂,从做粗工、当财务、升为工厂总管。1918年被派往柔佛管理数千亩树胶园。并先后将四位胞弟由故乡接到南洋,都在宗兄《陈嘉庚公司》里服务。后来独自经营。   1925年,先生与六弟陈六使投资益和树胶公司,至1938年改组为益和树胶私人有限公司,陈家占股权82.5%,先生与六使、永和是陈家三董事,业务蓬勃发展,分厂遍设各地,尤其是敢于突破洋行的控制,直销欧美,并在纽约和伦敦设有代理机构,处理出口欧美贸易。同时,拥有大量树胶园。还继续筹资,向金融、保险业迈进。1940年注册资本增至200万叻币。陈六使任总经理,全权负责处理树胶贸易,先生分工负责树胶园、树胶厂和金融、保险业。   战后,益和公司复业,先生与六使和新一代人共同努力,至1947年英政府取消统制后,才出现转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树胶价格猛涨,益和公司发售期货近万吨胶片。7月27日,益和树胶厂在工潮中被人纵火焚毁,除保险赔偿外,实损300余万元,但期货无法应付,陈六使又不愿宣布停业。由于先生善于运筹帷幄,终于度过难关,仅数个月就还清全部所欠期货。   先生与六使又把握机遇,大规模增产,扩大营业范围,获得巨利。成为新马最大树胶贸易公司兼树胶厂之一,与李光前的南益树胶公司并驾齐驱。先生事业有成后,饮水思源,遗爱人间。   先生在南洋发展实业期间,热心公益事业,服务侨界和桑梓。从1931年5月,新加坡同安会馆成立后,就心系同侨情谊。自第一届至1940年第四届,历任同安会馆职员、常委等职。从抗战胜利后第七届至1964年第十四届,历任同安会馆主席之职达19年之久,复兴会务,团结会员,联络海外侨胞和国内乡亲,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5月兼任新加坡同安会馆的“筹建家乡医院委员会”主席,集中侨邑力量,于1947年8月1日在同安城东创办同安同民医院,寓为同安民众健康服务之意。8月,兼任新加坡同安会馆“同美汽车路董事会”董事长,向政府收回路权,增资修理路面、桥梁,加强领导和管理,自营通车,盈利提成为集美学校经费。是冬,还主持购寄大批奎宁丸、阿的平和金鸡纳霜药片交集美学校陈村牧转同安县有关部门分发至保甲,民众手中。先生家族长期从经济上支持“同民”,而先生投资同美车路的股本和公债在1955年“同美”并归国营后,也悉数捐给同民医院为费用。   先生关心海内外教育事业。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起,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在各个阶段的经济困难、扩展规模时期和在新加坡创办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时,先生与六使均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竭诚资助,支持维持、发展,为国育才,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1941年重组集美学校校董会时,陈文确被聘为校董。在新加坡,先生被选任1951年创办的中正中学董事长;1953年至1964年,全力支持胞弟陈六使首创海外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1956年被聘为中华女子中学董事长等。   先生在海外发迹后,不忘故土亲情,扶贫济危,有口皆碑。1938年5月,日军占领厦门后,家乡村民四处逃难,生产、生活困难重重,儿童辍学。先生为了救济难民、难童,长期不断汇回款项,置地安排部分村民生产自救,解决生活、治病医药和难童就学费用等。日本投降后,先生又汇回巨款,供村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的生产、生活之急需。新中国成立初时,国民党飞机滥炸集美学村,村民罹难、村宅被毁损失严重,先生除在新加坡同安会馆召集紧急大会,通电蒋介石制止暴行,向南洋各埠邑侨通函外,并设法扶项救济,派亲人返里赈灾等等。深受海内外乡亲颂扬。   1966年1月,先生寿终正寝,享寿80岁,生育子、女各六,均皆事业有成。

wh(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