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2日海南“文昌盅盘舞”已被列入海南省海口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昌“盅盘舞”源于元末明初,初时仅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期间表演。表演者分生、旦、丑三个角色,生角手执筷子击瓷盘(碟),旦角手执叠置的瓷盅撞击,丑角手拿彩扇,三人翩翩起舞,表演诙谐风趣、欢快热烈,深为群众所喜爱。
盅盘舞的主要价值
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文昌盅盘舞是海岛文化和中原文化融汇的产物之一,从它诞生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传承、演变过程来看,对研究相关区域的历史文化及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皆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价值:文昌盅盘舞,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相关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舞蹈表现力,向世人展现了它那独特的艺术之美。
具有艺术回报于社会的实用价值:文昌盅盘舞流传演变到今天,已发展成为实用型的艺术形式。它迎合人们的普遍心理,以其丰富的舞蹈表现力和欢快的八音伴奏效果,赢得许多观众;它是真正意义上走进千家万户,难怪人们又将文昌盅盘舞雅称为“贺喜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