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的古牌坊街在哪里?古潮州城的中轴线,有无数巷道,巷口设门,这就是坊。明清时期,朝廷鼓励民间建设牌坊,并出钱补贴建坊者,因此这一时期建设的牌坊特别多,各种风格的牌坊达47座。潮州的牌坊种类之多属世上罕见,无论是牌坊数量或是种类,都堪称全国之最。因此潮州又有牌坊城之称,太平路更被人们称为牌坊街。
牌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小品,通常被解释为纪念性建筑。它的用途广泛,原来只是在坊门上书写街巷的坊名,后来国家为了表彰建功立业或当上高官显贵的人,树立牌坊。再后来,考取了科举功名,也可以再府第门前甚至村口路旁建造纪功坊,德政坊,功名坊,连佛教、道教瞪寺观也都纷纷树立弘道崇法的牌坊,还有宁死不屈的“贞女”,殉夫而死的“烈女”,孝顺父母的“孝子”……总之,牌坊是经皇帝旨意,作为宣传自己的工具,亦可说是“个人纪念碑”。
从开元路至太平路,来到牌坊街,见铺有深灰色石板的街面平坦,色泽协调,就连地面井盖也采用与石板相同的颜色。牌坊均为三间四柱“冲天三楼式”,整齐有序的分列在太平路南端自北段的巷口,形成了规模的牌坊群。在牌坊街上,有很多古老的小巷,尤其是古巷上的建筑。其中,长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数十座大小明清宅院。行走其间,仿如穿梭时空,昔日繁华景象重现,可以感受到时光的倒流。
潮州的古牌坊街,真正是“状元坊”。太平路上的“牌坊街”,每一个牌坊都有一个或数个坊主,他们是潮州人中的精英,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刻在坊上的文字,就是一篇篇历史的人物小传。这批英杰,从宋代的王大宝,到清代乾隆年间的郑大进,都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为国家、民族,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把他们的事迹连贯起来,可以这样说,就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简明的潮州文化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