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之景-古镇震泽

家乡区县: 苏州市吴江区

   古镇震泽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他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小城镇的寂静,但不比一般的旅游古镇,开发完整,他拥有他自己独到的特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个吴江,震泽就是苏州市吴江区的西大门,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接壤,古有“吴头越尾”之称。318国道、沪苏浙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和大运河支流頔塘河(长湖申运河)横贯东西1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距上海90公里、苏州54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辖23个行政村,2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

  震泽著名的旅游景点不多,也不是很著名,接下来就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禹迹桥和慈云寺。

  禹迹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宝塔街东,跨古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修,四十四年(1779)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宽4.30米,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横斜,构成水乡特有景观。清。1986年7月1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塔“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被誉为吴中胜的慈云寺塔,坐落在震泽镇东。寺始建于南宋咸淳中,旧名广济,明天顺中改今名,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工业的佛寺之一,慈云寺塔是寺中现今唯一遗存的建筑。其初建无考,后经明、清、民国,以及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八二年历次修缮。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塔是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塔,总高三十八点四四米,六面五级,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层施平座腰檐,并辟有壶门三,开门方向上下相闪。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约为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覆钵、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组成。仰莲上有明万历五年(一五七七年)修缮时的镌刻文字。宝瓶呈葫芦状,造型精美,塔身除底层一些构件的作法接近宋塔形制外,整体风貌皆为明代建筑形式。
慈云寺塔外观翼角轻举,玲珑挺秀,塔内置有楼梯,可登临。为吴江八景之一“慈云夕照”,关于慈云寺塔为何又叫“望夫塔”的美丽传说,平添无限情趣。在塔的东南隅有一座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于清乾隆时建造的单孔拱形石桥——禹迹桥,与宝塔互成呼应,构成了“拱桥塔影”这一水乡特有的自然景观。

   这就是我们震泽著名的两大景点,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充满了神秘的美。打造了苏州吴江最美的西大门。欢迎大家来震泽游玩。

范韬(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