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竹篙薯

家乡区县: 江西省泰和县

     泰和竹篙薯作为泰和的特产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全国仅泰和县栽种,种植面积8000亩,主要分布在泰和县万合、塘洲、沿溪、澄江等赣江两岸的冲质平原上。 它是明朝弘治(1488—1505)年间,采用泰和县桥头山区的野生山药,经过500年左右的栽培训化而成的山药品种。因在栽培中需要插竹杆,让茎叶攀缘向上生长,且竹篙薯生长一般深入土层1米多,每根长约1米,形如竹篙,故名“竹篙薯”。

    泰和竹篙薯属薯芋科、家山药属、山药种中长根种。经过多年栽培训化后,已无野生山药叶腋间结“零余子”的特性,一般不开花结实,采用地下根进行无性繁殖;也不象淮山那样块根含有叶绿素而有青气味。其块根含淀粉16%、蛋白质2.7%、脂肪0.2%,还含有薯芋甙、粘液质、尿囊素、胆碱、精氨酸、淀粉酶、碘质等,营养价值丰富,素有“南方人参”之称。竹篙薯可作食用和药用,块根含有大量淀粉及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糖类和其他矿物质营养元素,入药性平、味甘,具有补脾健胃、补肺益肾、滋补强身、治油腻、助消化及美容之功效。常食用能化积、消渴、治疗脾虚泄泻、遗精、带下等症。同样的泰和竹篙薯也是很好吃的一种食物。

木风(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