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工人罢工
日伪统治下的资本家不顾工人的死活,残酷剥削工人,引起工人罢工。1921年4月,鞍山制铁所发电厂的日本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引起80多名锅炉、推煤工人罢工,迫使日本资本家答应工人要求后才复工。1922年3月8日,樱桃园采矿所600多名工人,抗议日本人和把头克扣工资,要求废除大把头制,罢工持续10天,日本人被迫给工人增加工资后复工。但不久,日方便派武装进驻,监视工人活动。
1923年4月1日,樱桃园采矿所140名工人因反对日本工头压迫,要求增加工资,罢工1天,当月23日,鞍山100多名人力车夫,为反对当局增加税举行罢工。1942年2月,鞍山昭和制钢所350多名中国工人,因反对搜身与体罚制度举行罢工斗争,迫使日本资本家登门挨户找工人上班,给工人道歉后,陆续复工。同月,鞍山昭和制钢所2000名中国工人,在工人张玉梅、李金山、杨国忠等人的组织下,为反对资力降低工人奖励金、福利金举行罢工。日本宪兵抓走工人代表,罢工仍继续坚持,直到资方满足工人的要求才复工。
农民罢锄罢秋
旧中国,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广大农民的强烈反抗,鞍山郊区、海城、台安、岫岩的农民罢锄、罢秋斗争接连不断。 1926年4月,海城遭到大旱,禾苗枯萎,收成无望,海城西北的大甲村地主纠集在一起,商议乘旱灾之机抬高粮价,使长工们的工钱大大贬值,本来能买到4石粮的工钱,到秋后只能买到1石粮食,贫苦农民忍无可忍,以邹福东为首的30多名农民举行找价罢工。地主被迫为扛活农民提高了工价,雇工各得8元3角和布衣1套。
第一个中共支部
鞍山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1927年7月成立的中共台安支部。1927年3月,中共奉天特别支部派中共党员李焕章(又名李郁阶)到台安县师范中学以英语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先后吸收该校教员黄吟秋(又名黄士逸)和第一小学校长张国威加入党组织。5月,上级党组织派王纯一(又名王心斋)到台安县黄沙坨小学任校长,负责地下党工作,李焕章调离。不久,党组织又派孙广英(又名孙润芝)到台安师范中学工作,为建立中共支部作好了组织准备。
1927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区委会的指示,建立中国共产党台安支部。王纯一任书记,孙广英、黄吟秋为委员,党员4名。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提倡新文化运动,发展组织,掩护上级组织派来开展革命活动的同志。党支部设在黄沙坨小学。党支部逐步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读书会”、“文学研究会”等党的外围组织,培养发展了李述申、崔文仁、王润身、金秉坤(女)、刘惠普、吕兴周等6名党员。该支部隶属中共中央北方区委员会。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执行天皇旨意,密令其守备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附近的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命令关东军公然炮轰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占领东北首府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当时,东北军发电南京国民党政府请示,南京复电:“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事件扩大,绝对不抵抗。”当晚,驻鞍山的日本守备队第六大队,受令紧急开赴昌图、长春、哈尔滨并占领四洮线后返回鞍山,“讨伐”抗日武装。19日,日本鞍山警察署与在乡军人分会决定,立即征集千名青壮年,组成警防团。19日下午2时,驻海城的日军守备队率20名日侨持械进城,包围县公署、公安局,缴械绑架县知事,迫使投降.6时,县知事孙文敷被放回,通知各界团体,称上级秘密指示不抵抗,从而未放一枪激了械。同泽中学师生抢修战壕进行抵抗,后因敌强我弱,许多师生败逃关内。15日,伪满与日本签定了所谓的“日满协议书”。从此,关东军成了太上皇,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东北人民成了亡国奴。
辽南抗日义勇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海城为中心的辽南人民不甘忍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和亡国之苦,为拯救民族危亡,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号召,纷纷组织起武装抗日队伍。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通称辽南义勇军。军团部也称总指挥部,驻海城县境九台子。设正副军团长(也称总指挥)和参谋长。军团长由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兼任,一直未到职。代理军团长兼总参谋长李纯华,后总参谋长改由严经武担任。军团部下设17路军。
辽南抗日义勇军自1931年10月兴起,到1932年末西征为止,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上千次,先后攻克营口、海城、台安、盘山、关门山、牛庄重要城镇,歼敌300O多人,俘虏日军少将指挥官成泽卫亮、关东军工兵司令久留大岛等重要军政人物,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马。炸毁日军军列4次和敌机27架,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惊动了日军老巢,给人民极大的鼓舞。由于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辽南义勇军于1932年末撤出辽南,西征热河朱碌科休整,但是苗可秀、邓铁海、刘景文等人领导的抗日义勇军仍在岫岩山区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战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