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前身为红寺堡开发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二个市辖区。它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辖2镇3乡、1个街道、61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总人口179390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1]
红寺堡区位于烟筒山,大罗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间,东临盐池,西接中宁,南起同心,北连利通区、灵武,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已开发土地31.64万亩。海拔1240~1450米,为山间盆地,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1]
中文名称: 红寺堡区 别名: 红寺堡 行政区类别 : 县级区
所属地区:宁夏吴忠市 下辖地区: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南川乡等
政府驻地:红寺堡镇 电话区号0953 邮政区码:751900
地理位置:宁夏中部 面 积:2767平方公里 人 口:179390人(2013年)
方 言:兰银方言银吴片 气候条件: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著名景点:宁夏移民博物馆、铁庄遗址、明王陵、大罗山、红寺堡移民旧址
火车站:红寺堡站 车牌代码:宁C 行政代码:640303
1 历史沿革
编辑夏商时代,为雍州辖地,牧野千里,羌戎等游牧民族在此安居。
秦汉时期,分属北地郡、安定郡,部分关东移民迁徙至此。
后为西夏王朝辖制腹地,多民族融合聚居。
红寺堡之名,见于有明,是明庆王就藩封地,为军事要塞,有大小烽堠24处。[2]
1994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来宁考察提出开发建设扬黄灌区,解决宁南山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构想。
1995年12月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正式批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简称1236工程)立项,作为重点工程列入国家“九五”计划。
199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3]
1998年9月5日经宁夏自治区党委研究,于1999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中共红寺堡开发区工委。主要搬迁同心、海原、原州、彭阳、西吉、隆德、泾源7县(区)生活在贫困带上的贫困户,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
2002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
2005年上半年,红寺堡对村级组织进行改革,将原来的94个行政村合并为42个。
2 行政区划编辑
区划沿革
2001年新设立红寺堡镇、 吴忠市红寺堡区
大河乡、立沙泉乡、立白墩乡、买河乡。
2009年10月28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成立,以吴忠市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大河乡、南川乡的行政区域为红寺堡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红寺堡镇。
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吴忠市红寺堡区增设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决定:
一、设立新民街道办事处,新设立的新民街道办事处与红寺堡镇合署办公。
二、将太阳山镇西部地域划出,设立柳泉乡,乡人民政府驻地柳泉村。
三、将南川乡更名为新庄集乡。[4]
区划详情
截止2013年,红寺堡区辖2镇3乡、1个街道、61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区划详表
乡镇名称
主要辖区
红寺堡镇(新民街道) 第一社区、第二社区;梨花、幸福、红兴、河水、兴旺、团结、富祥、希望、红寺堡、红关、红海、兴盛、甜水河、光彩、玉池、沙草墩、南角湾、白墩、双台、康庄、中圈塘21个村。
太阳山镇 辖:朝阳、富康、旧城、中泉、新泉、柳泉、甘泉、永泉、东泉、西泉、水套西、红崖湾、买河、周新、小泉15个村。
柳泉乡 辖:柳泉、甜水河、沙泉、永新、红塔、豹子滩、黄羊滩、水套、羊坊滩、利同、利原11个村。[4]
新庄集乡 辖:新庄集、马渠、马段头、田卷、王大湾、徐冰水、张家台、细沟子、东川、西川、平岭子、官店、赵花井、马家湾、联一、石坡子、田家湾、上源、中川、新源、东源、新南、新台、红阳、杨柳、南川、南源、龙摆沟28个村。
大河乡 辖:麻黄沟、龙坑、大河、扬黄、开元、红河、香园、碱井、白路、新圈、红崖、龙泉、龙兴13个村。
3地理环境
编辑位置境域
红寺堡地处东经105°43'45"-106°42'50",北纬37°28'08"-37°37'23",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是承接宁夏东西南北的地理中心,北临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灵武市,南至同心县,东至盐池县,西北与中宁县接壤。北距首府银川市127公里,南距固原市220公里,西距甘肃省兰州市360公里.
地质地貌
红寺堡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米-1450米。
气候
红寺堡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387毫米,为降水量的9倍。年平均气温8.7℃,日温差13.7℃,全年>10℃积温可达3200℃以上。[1] 红寺堡区全年日照时数2900~3550小时,年平均风速2.9m/s~3.7m/s,大风日数25天。
4 自然资源编辑
生物资源
罗山位于红寺堡区东南,2002年7月罗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资源275种,野生动物资源114种,其中有金雕、豹猫和猞猁等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之内。[5]
矿产资源
红寺堡区境内有丰富的煤炭、白云岩、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石油、煤层气、铜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太阳山矿区煤炭资源储量127亿吨;白云岩储量约18亿吨;石灰石的远景储量约49亿吨;石膏的探明储量7994万吨。[1]
5 人口民族编辑
2013年年末红寺堡区全区常住户数44514户,常住人口179390人。其中:男性92565人,女性86825人;民族以回族为主,其中汉族69217人,回族109988人,其他少数民族185人;城镇人口49154人,乡村人口130236人,城镇化率27.4%。全年人口出生率15.37‰,自然增长率为9.72‰,死亡率5.65‰,出生政策符合率80%。[6]
6 经济概况编辑
2013年红寺堡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红寺堡区
12.85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同期增长13.5%,增速位列宁夏自治区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1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4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2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33.2:40.5:26.3调整为32:43: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61元。[6]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是103.2%,比2012年上涨3.2%。分类别看,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比2012年上涨6.9%、0.3%、0.4%、 2.1%、2.7%、1.5%,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比2012年下降0.1%、0.3%。[6]
7社会事业编辑
文体事业
2013年红寺堡区新建灯光篮球场4个,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放运行;移民博物馆正式开馆;全年举办“和谐红寺堡”广场文化活动30场次,放映农业科教电影956场。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18个省市390名队员参赛,提升了红寺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6]
教育事业
2013年末红寺堡区拥有普通中学4所,中学专任教师802人,在校学生10076人;小学73所,小学专任教师959人,在校学生24317人,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2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8%。[6]
医疗卫生
2013年末红寺堡区医院和卫生院5个,卫生机构床位168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35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6]
社会保障
201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7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2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62人,城镇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6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3024人,参加失业保险参保3377人,参加工伤参保人数4206人,参加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218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8511人。[6]
2013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2个,床位数152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5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100人。[6]
基础设施
8交通编辑
红寺堡区境内盐中高速、福银高速、定武高速 红寺堡区
3条高速公路和盐兴公路、黄同公路、滚新公路、恩红公路4条县道纵横交错,太中银铁路、滚红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红桃高速、银西高铁穿境而过,城区东距银川河东机场、西距中卫香山机场均不超过150公里,中部干旱带交通枢纽型城市地位业已形成。[1]
9风景名胜编辑
宁夏移民博物馆
(宁夏移民博物馆)
城区建成宁夏移民博物馆,为宁夏第二大博物馆,集中展示宁夏古今移民全过程,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城区东南26公里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山,群峰叠翠,风光秀丽,为宁夏第三座大山和中部干旱带最大的水源涵养地,素有“荒漠翡翠”、“瀚海明珠”之美誉。罗山富含珍贵树种的森林,近百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稀有而珍贵,具有极高的保护、观赏和研究价值。茂林深处的云青寺,建于宋代,已有800多年历史[7]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