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

家乡区县: 信阳市商城县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紧密如尖故名毛尖。信阳市的天云、云阳等山区山高雾重,水质极佳,出产的茶叶颜色深绿,叶片肥厚,品质上乘,再经过后期的精工细做,成品茶纯净清澈、香味持久,回味悠长,历史上曾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有淮南第一茶之称。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遍开采。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 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 制也称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结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为夏茶,采摘 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八、九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秋季 萌芽多为养树而不摘,于是便有“头茶苦、二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之 说。

 采茶时,不采老(叶),不采小,不采马蹄叶(鱼叶),不采茶果( 花蕾、小茶果实),对夹叶则及时采尽。制作特级毛尖,只采摘1芽1叶初 展;一级茶采摘1芽2叶初展,二级茶采摘1芽2叶至3叶初展为主,兼有2叶 对夹叶。三级茶采摘1芽2至3叶,兼有较嫩的2叶对夹叶。四、五级采摘1芽 3叶及2至3叶对夹叶。

 新鲜芽叶采摘后需及时炒制。炒制的工艺规程是:青叶入生锅―熟锅 ―初烘―摊凉―复烘―择拣―再复烘―包装入库。炒制“生锅”起杀青、 初揉作用,叶片软绵,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即全部转入“熟锅”。除继续起蒸发水份作用外,主要是进行做条、整形加工,并使之发挥香气。熟锅炒制后,及时进行初烘,彻底毁灭茶叶残余酶的活性,防止氧化劣变,并初步发挥其色香味和固定形状作用。初烘后摊凉2至於小时进行复烘,复烘之后择拣,再热烘一次即可密封。除人工炒制茶叶外,还有机制。唐代时用水车带动茶磨,将磨碎的茶叶制成团茶;50年代,用过简易筒形揉茶机和水利揉茶机,大大提高了工效。特别是由信阳县茶总公司、龙潭牌茶叶总厂开发研究的茶叶机械初制加工技术,结束了信毛尖必须依赖手工炒制的历史,把信阳毛尖的炒制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胡凡(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