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
中国北方民族政权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有名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她名萧绰(公元952-1009),小名燕燕,辽代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时被选为贵妃,后册封皇后。因圣宗年幼(继位时年仅12岁)。萧太后摄政临朝27年,其文韬武略无人可匹,曾多次发动对宋战争,北宋著名将领杨继业和杨延昭父子的主要敌手便是她。最后逼迫大宋订立“澶渊之盟”。萧太后对汉文化十分崇仰,对佛教尤为笃信,曾花费大量资金建寺院、修佛塔,使辽代佞佛之风,达到极盛。这位光耀辽史的萧太后,
其发祥地就在医巫闾山西麓宜州(今义县),萧氏家族的世袭封地也在宜州。萧太后去世后,葬于医巫闾山东麓的乾陵。10年后,其子圣宗耶律隆绪下诏,在宜州肇建咸熙寺(今改名奉国寺),以祭祀。
李杜
(1880-1956)原名李荫培,字植初,又名玄存,黎苏。辽宁省义县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奉军连长,团长,师长等职,“九一八”事变时,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二十四旅旅长,1932年1月,日军驱使熙洽派吉林省剿“匪”军部司令于琛澄率军进犯哈尔滨,李杜于1月16日抵达哈尔滨,联络部分爱国将领组织吉林自卫军,任总司令,发表抗日讨逆通电和告民众书,之后,率部在哈尔滨,方正,依兰密山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2月3日,日军重兵逼近哈尔滨,为保卫哈尔滨,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持续到2月5日凌晨,自卫军损失严重,防地相继失守,他痛心疾首,已无力挽救残局,于2月5日撤离哈尔滨,率军退守依兰,1933年1月,自卫军失败后,他率余部退入苏联,同年5月假道欧洲回国,参加由宋庆龄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投身和平民主运动,全国解放后,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1956年8月23日在重庆逝世。
萧军
作家,辽宁省凌海人。原名刘鸿霖,曾在吉林军阀部队当兵,后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宪兵教练处”学习,并任教。
1931年开始文学生涯。1933年与萧红共同自费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1933年8月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出版,并成为
代表作。193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江上》、《羊》。1936年至1955年创作长篇小说《过去的年代》(1936年曾以《第三代》为名出版一、二部)。
1938年由山西到延安,即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去西安,后转四川。1940年再由重庆至延安,任延安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等,
并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7年在哈尔滨创办鲁迅文化出版社,创刊《文化报》并任主编。1948年创作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1951年到北京从
事文物研究和戏曲研究工作。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顾问,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出版通俗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史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