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调整结构、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支持工业企业按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电石、特种铁合金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增长24.93%。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25.02%。全年实施工业性项目20项,总投资达2.5亿元。其中新开工建设6项,完成投资8395万元,实施技改项目14项,完成投资1.66亿元。同时,提出并积极运作冶金工业园区建设,园区规划正在审批之中,有12户企业申请在园区建设28台1.25万KVA以上矿热炉项目已上报省有关部门核准,为工业经济的提速增效增添了新的活力。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集中治理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控制目标。
      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立足于解决脏、乱、差,投资138万元对旧城区沿街道路、建筑物、路灯等进行了改建维修,对交通和市场秩序、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旧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善。东垣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川垣北路、二路、三路道路与排水工程、明达商贸城以及畜牧、工商等6个单位办公楼项目陆续竣工。高度重视县城绿化工作,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9.2万株,公共绿地种植草坪5.5万平方米,县城净化、美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动员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对县城南山进行造林整地。年内,新区五个住宅小区投入建设资金6074万元,新增住宅216套,人均住房面积达19.7平方米,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多方融资,市场化运作,加快官亭、古鄯等7个建制镇和公路沿线部分乡镇集市改扩建步伐,小城镇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县共实施续建和新建项目106项,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39.24%,其中,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15.07%。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村道硬化、农村沼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天保工程人工造林等77项已完工;古鄯水库灌区中低产田改造、9乡镇34村人饮、川总公路川口至下川口段、前峡公路、下川口大桥、川垣新区商业步行街、生物燃料酒精等29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共实施引资项目22项,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19万元,较上年增加1055万元,增长29.6%。完成财政总支出3.95亿元,增长26.8%。全县干部职工的“老五项”政策性欠费全部消化,县乡机构运转经费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压力有所缓解,开始向良性运转的方向发展。金融平稳运行,全县银行存款余额达12.15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55亿元,增长26.5%。贷款余额达6.03亿元,比2005年末减少1538万元,下降2.5%。民生质量有较大提升。

      大力推进开发式扶贫,落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795.6万元,扶持农户3477户1.6万人,在峡门等乡镇新建产业化藏毯加工点6个,投资100万元的财政支持科技扶贫项目在巴州等12个乡镇全面实施。异地扶贫取得新进展,社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累计帮扶资金达到363万元。年内共解决了1.5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救助制度,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1123.4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发放救灾面粉182.5万公斤,救灾款101万元,特困户救助资金和五保户供养资金194.3万元,发放特困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镇低保等医疗救助金115.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883万元,确保了全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改革,城乡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1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8元,增长15.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6亿元,增长12.88%。

 

weiba_(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