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晚上很亮堂,走村串户也不用担心了。”得益于县财政加大民生投入建设,红毛镇什寒村村民黄秋梅和村民们享受到了村里装上路灯的好处。
今年6月份,什寒村四条主要道路安上了LED灯具,这是今年我县从财政压缩的“三公”经费中拿出86万来改善该村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仅仅是我县今年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来增加民生投入的一个缩影。
压缩“三公”经费投入民生
今年以来,我县各级财政部门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有效压缩了一般性公用支出预算。
记者从县财政局了解到,截止11月份,今年的“三公”经费共压缩 489万元,同比下降16.9%,主要用于民生、“三农”、乡村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民生及“三农”安排303万元,主要安排优抚对象生活补贴资金,“膜法”农村饮水安康示范工程,扶持发展养蜂、铁皮石斛、橡胶、槟榔等特色产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安排86万元;将压缩“三公”经费更多的投入到民生和“三农”事业上,有效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此外,我县在今年的强台风“海燕”的救灾中,还拿出“三公”经费的压缩款 100万元进行救灾。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全县计划“三公”经费压缩10%。
严肃清查“小金库”
在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贪”专项工作期间,我县把“小金库”治理作为一个突破口,用1个月时间对全县40多家单位、乡镇进行重点抽查,查出10多家单位存在违规资金问题,归属“小金库”范畴的违规资金达10.8万元。
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县纪委对存在问题的10多家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及时整改:一是各单位取得的资产资源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二是对于存在的往来款挂账问题,各单位要及时清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防止任期内出现未消旧账又添新账款项;三是各乡镇应加强政府及学校食堂管理,健全食堂财物管理制度,采取动态管理,做到食品采购有源头可寻、卫生达标,禁止缺斤少两,让干部、学生吃上放心饭;四是建立收入管理制度、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今年以来,我县针对厉行节约的规定出台之密集、覆盖面之广,涉及有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整治庸懒散奢贪、规定公务接待等方方面面,在年初召开的县十二次党代会二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县委决定把今年列为“干部作风建设年”,举此标志县委县政府对庸懒散奢贪出重拳。
干部作风进一步优化
“经过大力的整治,现在我县的干部作风行风得到优化,风清气正的环境进一步形成,真真正正把改作风的实效落到群众的心坎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盘大克说。
在整治过程中,针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问题,我县通过出台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和召开会议,出重拳,下猛药,县纪委还分组,通过不定期对各机关单位、各乡镇,甚至铺开到村一级进行检查等,大力推行机关廉政食堂,严禁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规范公车购置、使用和管理,严禁超编、超标及公车私用现象,加强公费出国(境)管理,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现象等。
一个一个整治、一项一项攻坚,其成效显著,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全县公务接待费57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0.57%。全县出国(境)人数为25人,比去年同期减少3.8%;公款出国费用为1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5.71%。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为1628万元,没有超出今年预算。
“现在接近年终,各项检查考核都很多,但是现在厉行勤俭节约后,我们的接待少了,也不喝酒了,特别是中午,即不影响下午的正常工作,还能廉政建设。”和平镇纪委专职副书记李道强说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