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境界

家乡区县: 天水秦州区

境界一:填肚子,医肚饿。对口味没有过多的追求,重点看的是量,吃饱才是幸福。

境界二:追求舌尖上的味道。对味道很有要求,味道不好的话宁可饿肚子不吃饭。

境界三:追求营养成分的均衡。对事物的味道以及外在表现的要求都居于次要地位,追求搭配和营养的均衡。要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配比。只要营养均衡,即使事物是粑粑的样子,吃下去也不是问题。

境界四:其吃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伟大的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提供能量,这种境界的人,吃饭都嫌浪费时间,可是不吃饭会饿死,吃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已

从外部条件来说,觉着一个幸运的吃货得身处一个能吃、爱吃、懂吃的环境里,比如有着美食之都称号的成都,(*^__^*) 嘻嘻……这里的人生活悠闲,因此有大把的时间研究吃食,再加上这里是天府之国,更为饮食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造就了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此外,以敢吃著称的广州也是吃货的福地,得天独厚的沿海优势让其拥有更为广阔的原料来源,再加上广东人敢想、敢拼的精神,还真没有什么不能吃的;自古有着鱼米之乡的江浙一带能提供不少美食,不过这里的人比较讲究,易出美食家;北方的气候导致其物产受限,虽然有着鲁菜坐镇,但比起温暖的南方来,先解决温饱更重要。总体来说,沿着中国四大菜系发祥地及其周边地区生活的人们有口福了,这也养育了不少的吃货。
一个合格的吃货首先得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有较强健的体魄。说白了,胃肠要好,不能因为吃多了一点,吃杂了一些,就闹肚子、生病什么的。身边的有些朋友经常会因为吃了非平常的饭菜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吃货嘛,得有吃遍天下美食的雄心壮志,所以呐,肠胃的适应能力得好才能有口福吃美食。另外 ,吃货的腿脚也得好,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些美味隐藏在不易发现的角落,但对于吃货是绝对不能放过的,因此无论是挤公交,还是坐11路,可都是体力活呐。
除了以上“硬件”的要求外,吃货要想修炼到更高的境界就需要“软件”层面的提升。
首先呐,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于流行的、大热的餐馆、小吃得有所了解,信息的搜集得广泛,一般吃货聚集的城市每年都会评出各类榜单,比如xx城市夜宵10强、烧烤20强、你不得不吃的30强等等,给吃货提供参考。当然这是由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决定的,对于资深吃货不成问题。
搜集完信息后得有自己的主见,得自己判断这条信息靠不靠谱,到底有木有价值去尝一尝。这种判断往往取决于自己过往“吃”的经验和喜好,根据餐馆的地理位置啊(处于美食集中地带存活下来的餐馆一般都有自己的特长,还有就是校园周边常常有物美价廉的摊摊)、招牌菜是否合你的口味啊(这个就是个人的喜好了,对于我来说,就算号称天下第一的臭豆腐我也是不会去尝的),另外也可以通过图片观察店铺的环境来判断。对于初级吃货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口碑来决定,一般就是在大众点评网上看吃过的人对该店铺的点评来了解,当然经常会有褒贬不一的情况,前一条评论吹得天花乱坠,后一条直称后悔,这个就得看个人是否去尝试了。网络上的点评有真有假,有可能是商家联合网站做广告,也有商家阶段性抽风(比如有遇到主厨最近心情不好,或者开业前期做得很好,后来质量就下降了),也有个人口感不同,比如今年新评选出的成都苍蝇馆子50强里一些大热的餐馆经本人鉴定后觉得大有水分,一家前5名的餐馆那米饭硬得哟跟学校食堂有得比。
判断完以后如果对这家餐馆很有兴趣,就得出发了,这就要求吃货有较强的执行力,不要拖拖拖,等人家都换菜单了才去,错过就等明年吧。
当然一个人吃饭是有些寂寞的,吃货们爱吃,除了美食带来的快乐,还有朋友家人齐聚一堂的那种满足与幸福。所以呐,吃货一般都有着较好的交际能力,遇到心仪的餐馆可以呼朋唤友大家一起去且不快哉。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般吃货周围不缺吃货,大家交流一下心得,相互沟通一下信息,比起在网上找评论,亲身经历更可靠一些。当然这是层面较浅的认识,人际关系网的重要性自不必说,通过“吃”去结交朋友,通过结交朋友一起来吃,也符合中国传统的酒桌文化,虽然可能很多都是酒肉朋友,但多一些认识的人总是没错的。
普通吃货做到以上就不错啦,如果要晋升为资深吃货是远远不够滴。
吃,既要美味,更要科学。作为一名吃货,可得懂一点营养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是医学、食品专业的童鞋自是木有问题的。哪些食物搭配在一起更合理(比如肉食与瓜果蔬菜的比例啊,丰富食物的颜色啊),哪些食物不易混在一起吃(比如吃完海鲜后不能吃Vc啊)这一类是平常饮食所应注意的,还有就是如果生病了,能够通过食疗的方法有效控制、甚至治愈疾病,比如吃哪些食物有助于治疗高血糖啊(比如魔芋、南瓜),治疗感冒(比如含Vc多的水果蔬菜)等等,不过这也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状况,比如有的人感冒了喝鸡汤很有效,但有的人喝鸡汤反而加重的病情。多学习一些营养方面的知识对于自身的健康也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这种学习最好通过正规的渠道,翻阅正规的书籍,免得被误人子弟,比如说什么小葱拌豆腐不营养,食物相克什么的,忽悠外行人还好,内行人面前就露馅了。
吃货呢,光有理论上的东西是不够的,如果你能自己动手下厨才能嚼出真味。煎、炸、炒、拌、焗、炖、烧、烤、蒸、煮、焖……每种方法各有各的妙处,通过自己掌勺才能体会其中的特别,况且有些技巧是厨师的秘密,得自己实践才能获得真谛。世事洞明皆学问,一点点小小的做菜技巧也有大研究。比如油炸猪肉类食物,你得知道要把表皮炸得焦一点才好吃,炸好后马上放在冰水里镇住,这样能收缩肉质纤维,口感才能弹牙而且顺口;同样是油炸,油炸带鱼就得在炸之前拍上一层面粉,薄薄的一层才脆:而炸南瓜条时只需炸至表面金黄就可以了,再裹上咸鸭蛋黄,这样才能外酥内嫩。再比如切鸡丝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用保鲜袋把鸡胸脯肉包住,再用擀面杖揉松,这样出来的鸡丝才会漂亮整齐;同样是切,切鱿鱼时,得把菜刀以四十五度正反两方向改成花刀再切段,这样当鱿鱼熟时才有漂亮的刀花翻着。同样的食材会因为不同的制作方法而采取不同的辅料,比如鸡翅,烧烤的鸡翅,快烤好的时候得刷上一层蜂蜜才更有味,而可乐鸡翅得倒点花雕酒才有独特的香味,等等等等。这些厨房小秘密会激发你探究美味的无穷乐趣。同时,当你吃到一道菜,觉着不太好吃,可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如果你自己有下厨经验的话,就能判断出是火候不够,还是工序的问题,向厨师提建议时就能更专业。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饮食文化从古到今从未间断过,甚至在民族危亡的19世纪,吃的文化仍独辟蹊径的能够发扬光大,正如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一个优秀的吃货得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阅历。虽然不一定能够博览群书,但得知道我国最早的饮食专书《食珍录》(写于南北朝时期,就我所知也没发现比它还早的了),还有擅长烹饪肉食的《食经》以及主攻素食的《山家清供》,记载着唐代大名鼎鼎烧尾宴的《清异录》,变幻各种面食的《本心斋食谱》。自古饮食与文化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宋有大诗人苏轼创造出“东坡肉”这一著名的菜肴,元有著名画家倪云林编辑的奠定了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基础的饮食书籍《云林堂饮食制度集》,清有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美食也常常是文人骚客无法割舍的情怀,白居易的《食笋》云:“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陆游在《洞庭春色》里说到“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俨然一本美食录:豆腐皮包子、糟鹅掌鸭信、枣泥馅山药糕、火腿炖肘子、糖蒸酥酪、鸽子蛋、茄鲞、炸鹌鹑、牛乳蒸羊羔、野鸡瓜子、板栗烧野鸡、烤鹿肉、火腿鲜笋汤、牛奶茯苓霜……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中秋咏蟹那一章,啧啧,回味无穷;张爱玲曾提到人生三大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可见她对花雕蒸鲥鱼的喜爱。吃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四大菜系,八大珍馐,都蕴含着浓厚的人文风情,了解吃的过往,才能更好的吃出未来。(*^__^*) 嘻嘻……
吃货,不一定是美食家,更重要的是一种没心没肺、快乐的生活智慧,一种充满青春活力的心情。我们既能优雅的坐在米其林三星级店里品尝,也能拿着苍蝇馆子50强的单子挨个去尝试;既能与人讨论搭配褐藻胶和乳酸钙调理的鱼子酱,用试管、液态氮和酒精灯烹饪的分子美食,也能对庙会上的烤羊肉串品头论足;既能知晓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基本规则,也知道炸花生米下二锅头最带劲;既能了解松鼠活鱼那鱼嘴里虾的奥秘,也晓得芥末凉粉里一瓢抹茶粉的绝妙。天蓝海北,游刃有余。
对于吃货而言,美味既是王道。虽然不一定得阳春白雪,但一定得有自己的品味。路边的小店得有特别之处才能入眼,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发的。有一颗勇于尝试的好奇心,才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吃货,不仅仅是满足口福的享受,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让当代人太过匆忙,都不肯停下脚步欣赏身边的美景。爱吃的人更爱生活,懂吃的人更懂得生活。人生的美好不在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享受美食,享受这一人类文明的成果,才会懂得珍惜生活,才能拥有丰富的人生。

赵秀红(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