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书画纸,历史悠久。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
早在唐代,便有关于夹江纸的记录,宋代夹江竹纸发展很快,在明、清时代夹江纸迎来兴盛之期。明代中期,夹江纸已经广泛地用于文化教育、经济贸易,渗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诸多领域。清康乾时期,夹江手工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版《县志》具体记录了那时“各区造纸之家” “因解文闱卷纸互相控诉”的事件,当时夹江纸被钦定为“贡纸”,成为宫廷用纸和“文闱卷纸”。
抗日战争时期,夹江成为大后方纸张供应的重要产地,产量居全川产纸县第一位,年产量近万吨。夹江成为当时全国手工造纸产量之冠。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两次来马村乡石堰村,同槽户石国梁(著名槽户石子清长子)等,共同研制书画纸,提高了夹江书画纸质量,制造出了著名的“大千书画纸”,得到近现代中国著名书画家们的高度评价。于是,夹江书画纸便以“大千书画纸”名之,与安徽宣纸同被誉为“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
夹江书画纸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夹江县马村乡、中兴镇、漹城镇、迎江乡、南安乡、木城镇、黄土镇、界牌镇、龙沱乡、华头镇、麻柳乡、歇马乡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本篇文章来源于旅游特产网(shop.bytravel.cn)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3/59396C5F4E66753B7EB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