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红城——神奇习水

家乡区县: 贵州省习水县

神奇习水--中国绿洲红城

习水地处川南、黔北、渝西交汇地带。全县行政区划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区),现有人口68万,居住着汉、苗、彝等14个民族。最高海拔1871米,最低海拔275米,年平均气温13.1℃,年均降雨量1420毫米,无霜期248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县城交通便捷,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川黔渝白酒工业文化和旅游金三角的闭合圈,是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酒文化旅游的链接点。

习水绿色神奇。境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常绿阔叶林带,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是一个天然空调、免费氧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无污染的水源,为出产绿色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绿色的生态、绿色的环境、绿色的产品,构成了习水绿色的背景。

习水红色经典。是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发韧地,是“奇兵”的出发地。红军长征在我县前后转战了62天,是红军长征途中辗转时间最长的一个县,全县24个乡镇中就有20个乡镇留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曾有后来共和国的一位开国总理,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和上百名将军在青杠坡战斗中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境内的红层地貌、丹霞奇观,也令人叹为观止,曾得到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夜郎不用自夸口,碧海丹崖也醉人”的赞誉。红是长征精神的升华,是丹霞景观的写真。

习水美酒飘香。土城镇出土的“宋酒窖”说明习水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特的地理环境、水质和原料以及精湛的酿造工艺,成就了习酒、小糊涂仙、汉酱等一系列誉满全国的优势品牌,年产白酒3万吨以上,是茅台集团最大的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身临美酒河,扑鼻满酒香”。

习水历史悠久。早在一万五千多年前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有汉代的摩崖石刻、三国的崖墓、明代的军事屯堡、贵州第一石窟——望仙台石窟、中国千年古镇——土城、清代实业家袁锦道创办的48家工厂遗址,是贵州早期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纯朴的习水人民辛勤工作、立志图强的结晶。

习水资源富集。境内矿产资源品位高、分布广、储量大,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铜、镁、铝、重晶石、高岭土、石英砂等27种,可供开发利用的21种。其中以高热、低硫、低灰的优质无烟煤资源最为丰富,总储量达54.4亿吨,享有“黔北煤海”的美誉。有大小河流246条,有赤水河、习水河、桐梓河三大流域,水能蕴藏量26.91万千瓦。有草山草坡8万多公顷,可开发利用的非耕地12万公顷。有野生猕猴桃、竹荪、天麻、杜仲、油厚朴等特色食品和中药材。丰富的资源,为习水的大发展提供了可能。

习水蓄势待发。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艰苦奋斗,2002年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向“二一三”的历史转变,2006年又实现了向“二三一”的转变。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2亿元,比上年增长9.4%。财政总收入完成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75%;固定资产完成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8%,白酒产量达9800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54元,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26元,比上年增长18%。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习水县将以“黑色”矿产资源为龙头,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实现资源转化增值;以“白色”酒类工业为突破,打造工业示范园区,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红色”长征文化为品牌,加快四渡赤水纪念地建设,引领旅游快速发展。实施分类指导,非均衡推进,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确保经济增长,力争早日实现从贫困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

神奇习水——红色圣地!

魅力习水——生态王国!

和谐习水——投资热土!

“走进绿洲红城,体验四渡赤水,实现出奇制胜。”这里将让你流连忘返!梦想成真!

 

陈华兵(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