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南陵那些名人

家乡区县: 安徽省南陵县

南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古人类栖息生衍,西汉时期开始设县施政,名为春谷,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黄盖、周泰曾分别任过县令,南朝梁帝(公元525年)时置南陵县。黄盖、小乔墓葬于境内,西周至唐宋,这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陵铜矿采冶经历了东周、汉代、唐代,长达千年的炼铜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铜冶文化,为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与周朝时期的千峰山土墩墓群同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度携家寓居南陵,遗有《南陵别儿童入京》等诗作18篇,其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千古留传。杜牧、王维、王昌龄、刘禹锡、汤显祖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流连于南陵的灵山秀水,留下了众多不朽诗篇。近代,南陵人徐乃光曾出任清朝驻美国纽约第一任首席领事,文学博士梅光迪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陈毅、谭震林将军都曾在南陵指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南陵涌现出了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一等功臣周可玉英雄人物。   徐勣,字元功,今南陵家发镇徐桥人.宋神宗熙宁六年以进士授吴江县尉.后迁建平知县,复入任广陵申王王府记室参军.徽宗立,擢宝文阁待制兼侍讲,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不久,迁给事中授翰林学士。乃上疏陈时要、任贤、求谏、选用、破朋党、明功罪等事,并草诏参订国史。勣素耿直,常犯颜直谏,论朝政得失,抨奸臣弄权。乃于徽宗宣和六年称疾还乡。在城西建“元功书院”(即黉塘书院,为本县最早的书院),亲自主讲,为桑梓培养人才,卒年79岁,赠资政殿学士。   鲍成昌(1920-1947),革命烈士,本县家发镇麻桥人。生长于贫苦农家,未能入学。民国33年秋加入南繁芜游击队,由于战斗勇敢顽强,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为班长。翌年秋,新四军北撤,鲍留皖南,在八都何、马仁寺、东三柏、乌龟墩、五华山、徐冲等地开展游击活动,以保卫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在极其因难的环境中,鲍一度负责游击队的后勤供应,因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领导表扬。民国36年底,鲍在麻桥乡徐冲疗伤,因叛徒告密被捕。鲍抱定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同志的决心,一言不发,敌人用踩杠踩断鲍的腿骨,鲍坚贞不屈,不吐半句供词。12月30日,鲍在石塘李(今张家桥)被敌人杀害,首级挂在东门城墙头示众。   高恒发(1895-1948),革命烈士,本县家发镇联三人。生于贫困农家。民国32年4月,高参加本地交通递步哨担任联络员,工作认真负责,不久担任交通联络站站长。高扮成小贩,常在麻桥、工山、沙滩脚等地侦探敌情、传送情报。民国36年春,高得知国民党军队进山“清剿”的消息后,及时告知中共南繁芜游击队安全转移,使敌人扑空而返。同年10月,高送密信至沙滩脚遇敌哨盘查,急中生智将信吞入腹中,保住了机密。高送信100多次,从没出过事故。他3个儿子都参加了游击队,其中守财、守贵牺牲,唯守余幸存(解放后曾任中共峨岭区委书记)。翌年4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被打断了胳膊,拽光了胡子,但始终不吐一言。国民党军队十三旅要高动员儿子守余下山投降,高冷冷地回答说:“要砍要杀随你们的便,要我喊儿子下山,别白日作梦!”4月14日,在麻桥板石岭被杀害。   李家发(1934-1953),乳名春生,本县泉塘乡岩虎村人。1951年6月,家发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被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595团1营1连2排6班。为了提高战斗本领,家发投入紧张的射击训练,射击初,他吃了“烧饼”,子弹脱了靶。但他毫不灰心,虚心向老战士请教,细致观察别人射击,还爬在地上反复揣摩,体会要领。在最后考核中,终于以3枪27环的优秀成绩被送到团训练队学习。团部集训结束,他又以弹无虚发、五枪五中的优秀成绩获得团首长的表扬,并荣立三等功。1952年10月,家发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担任排长的通讯员。他每天由驻地庆坡岘送信到玉女峰前沿阵地,要通过敌人炮火控制的200米开阔地。他机警勇敢,起伏闪跃,敌人炮火掀起的砂石吞没了他,震昏了他,醒来后抖掉身上的砂石仍继续前进。因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三等功,被誉为“铁腿通讯员”。   1953年夏季,反攻战役开始。7月13日21时总攻开始,炮火刚一延伸,家发即同一连战士向敌军前沿阵地扑去。战士王其月炸掉第一道铁丝网踏雷受伤,家发冲上炸掉第二道铁丝网,同战友一起向山坡部去,却被山顶端大地堡中的敌机枪火力压倒。家发操起手雷从右侧向大地堡迂回,被右侧护卫暗堡的机枪射中右腿。他忍着钻心剧痛,将暗堡炸毁,又爬向大地堡炸哑了敌军机枪。但战士们向前猛冲时,大地堡的机枪又复活了,迫使战士就地卧伏。班长刘义勇亲自爆破,被子弹击倒,排长组织几次爆破,也都被火力所伤。此时后续部队全部受阻,处境异常危险。激烈的爆炸声使昏迷的家发苏醒过来,他忍着7处伤痛,艰难地摇晃着站了起来,张开双臂猛地向敌机枪扑了过去,以自己炽热的胸膛堵死了敌机枪的枪口,为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1953年9月,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认李家发为"黄继光式英雄"、特等功臣,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认为中共党员。政府亦将泉塘乡改为家发乡。12月,朝鲜追授李家发为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周可玉(1944-1976),本县家发镇盛桥村人.1961年入南陵初中,两年后辍学务农.1964年12月参军,在青岛海军空兵独立第6大队直升机机务中队服役.历任学员、机械员、机械师、空中机械师,1976年殉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党委追记一等功,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董学财(1964-1988)本县家发镇长山人,从小放牛。1988年7月25日,与前湾村毗邻的工山乡栗阳农民王学荣架泵抽水,不幸碰着被风刮断掉在田里的裸铝线,触电倒在田里,情况十分危急。在200米处插秧的董学财飞奔前来抢救。学财看到电线绞在王的小腹上,他顺手拔了一根小竹竿为王挑线,小竹竿又细又软,挑了几次都失败了。他心急如焚,不顾自身危险,向王跨进一大步,屏气凝神,双手紧握竹竿,猛地用力一挥,电线顺竿落到董学财的双臂上,王学荣获救了,董学财却被电击倒在水田里,因电灼水呛而停止了呼吸。 1989年2月,中共南陵县委、南陵县人民政府授予董学财“舍已救人好公民”的光荣称号。团省委追认董学财为共青团员,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

晨光微凉annabller(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