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文艺

家乡区县: 庆阳西峰区

民俗文化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 庆阳香包

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唯一的新剧种。

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

皮影戏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剧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共同组织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我市从170多座

民俗文化--庆阳香包甲天下(12张)

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2011年包括环县道情皮影戏在内的“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庆阳书画近几年在继承书画传承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如张孝友、刘养锋、蒋玉书、邓博五、刘先锋、姚天佑、马成章、杨牧青、张改琴、安文丽、李鼎锋、王毅、安石、金希明等。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还命名庆阳市贺梅英等48名民间艺人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庆阳市马秀珍等63名民间艺人为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命名170人为庆阳市工艺美术大师。

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于2002年成功在庆阳市西峰区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 。

首届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于2009年9月成功在庆阳市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李晋(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