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难题 完善政策措施 转变发展方式
景泰景泰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根据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我县牢牢把握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着力破解难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工作成果亮点频现。
景泰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以黄河石林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以永泰龟城、五佛沿寺、正路岩画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西路军烈士陵园、一条山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索桥古渡为代表的丝路文化,以汉、明长城为代表的长城文化,有以中华之最---景电工程、水沟湿地园为代表的人文景观。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发展,着力挖掘独具景泰特色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大胆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呈现出了加速发展的态势。2011年,全县共有知名度较高的文化旅游景点12家,被省广电局命名的影视拍摄基地3个,各类文化旅游经营单位230家(户),其中旅行社3家,印刷复印企业(户)26家,音像店34家,歌舞娱乐场所12家,网吧11家,艺术培训团体14家,发展农家乐、蒙古包93户。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8000多人。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景泰县进一步理清思路,规划先行,整体谋划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工作。按照“事业与产业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国有与民营并重、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并重”的总体思路,围绕“把我县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生态良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高度融汇、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的文化中心”这一战略目标,以“公民素质显著提高,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设施基本完善,农村文化丰富多彩,人才结构日益优化”为战略重点,着眼当前,兼顾长远,通盘考虑,抓好整体谋划,对改革发展进行科学合理谋划布局,明确改革发展的思路、原则、目标和任务,指导、引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确保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工作,县委常委会多次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专门成立了景泰县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文化体制改革总体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细化了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鼓励、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用政策引路、用政策激励、用政策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督查、考核等机制,确保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严格实行职能分开、机构分设、财务分离。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及中介组织的关系,强化了政府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实现了由以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社会管理转变。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归并,组建了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其行政职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改进。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保障措施,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了文化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了文化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整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旅游等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基础上,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为副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直属文广局,原文化市场稽查队人员划转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