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果是广东省广州地区汉族传统名点。其皮与形状较虾饺略大而不一定是半月形,馅却有虾肉、鲜猪肉、叉烧、笋肉、冬菇等,放风味与虾饺不同;与虾饺另一异点是,粉果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半煎炸,为煎粉果。 粉果又称“娥姐粉果”,相传粉果的创制人是抗战前一名叫“娥姐”的女佣,因粉果别具风味而被“茶香室”的老板看中,特聘娥姐到茶室主持制作,并以娥姐命名此点心。
果粉果用饭粉(即米饭晒干后磨成的粉)作皮,80年代后改为用澄面和生粉代替。馅料用瘦猪肉、熟肥猪肉、叉烧、冬菇、笋肉、虾仁等,包得满而不实,捏成橄榄核状。粉果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在广东广为流行。相传20世纪20年代,广州各酒家、茶楼争相创名牌菜点以招徕客人。清朝的史料中已有“粉角”的制作记录,就是后来粉果的前身。
娥姐粉果是用澄面和生粉做皮,用猪肉、叉烧、冬菇、笋肉、生虾肉、白糖、酱油、精盐、味精、白酒、胡椒粉、蛙油等做馅。每个粉果包馅六钱,要包得满而不实,形如榄核,捏口不留指痕,摇之有声。包好后,别具风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