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的木偶戏1

家乡区县: 广东省湛江市

粤西的木偶戏
我是听着木偶戏成长的。
故乡在我的记忆里渐行渐远,如一张久远的黑白照片,模糊成几缕朦胧的黑与白。随着时光的流逝,只感恩地记着稻谷、番薯、萝卜、南瓜等几种哺育我身体成长的粮食与蔬菜,龙眼、荔枝、芭蕉等几种果树,以及给我关爱与温暖的叔叔伯伯几个亲人,再就是陶冶我灵魂的木偶戏。
粤西的木偶戏又称“鬼头戏”、“鬼仔戏”,据说是因为“琢木为偶”而得名,盛行于高州、化州、信宜一带,相传是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的布袋戏改良发展而成,经粤西民间艺人的大胆改造、创新,脱胎换骨,渐渐演变成一种为粤西人所喜爱的剧种。木偶戏按演员的多少,可分为大、中、小班,十人以上的为大班,几个人的为中班,一两个人的为小班。大的戏班,木偶较大,道具也较多,一般要搭戏台,除了表演艺人,还有拉二胡、敲锣打鼓的乐器好手,艺人相对比较专业,表演水平也较高。小的戏班,艺人集吹、拉、弹、唱、打、做于一身,木偶表演的道具也较少,全部装在一担木头箱子里。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节,木偶艺人便挑着木偶箱,像货郎一样,走村串寨,到了村口,便亮着嗓子喊:“唱戏咧,谁家要唱戏。”接着以戏腔唱着:“大事唱,小事唱,唱到人人乐开怀,唱得家家儿满堂,唱到户户金满屋。”因为木偶戏没有固定的唱本唱词,聪明的木偶艺人可以随意发挥。小戏班在门前空地,或一棵大树下,摆上一张四方桌,准备十几分钟,就可以敲锣打鼓开唱了。若是一人演一台独脚戏,舞、唱、念、敲、打,生、旦、净、末、丑,全是一人三头六臂,左右开弓,嘴、手、脚齐动,样样要精通。因此,小班只讲求唱功和舞功,一定要唱得出色,舞得精彩,至于敲、打、音乐,只是衬托,增添气氛,要求不太高。小戏班唱一部戏一般两三个小时,收费5元,中班唱一部戏收费10元左右。大班则要50元以上,而且要请戏,所谓请戏就是要唱戏的人家,要派人到戏班那里搬运道具,结束之后又要将道具搬运回去。不论大中小戏班,一般要管一餐饭,菜不求丰盛,但要食饱饭。但请戏的人家,都是有钱之人,一般都备上丰盛的酒菜,让艺人酒足饭饱,那样艺人唱出的声调才昂扬顿挫,委婉动人。

揭光立(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