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的木偶戏3

家乡区县: 广东省湛江市

我孩提时期的六、七十年代,依稀记得,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是鬼仔戏迷,谁都可以随口唱出几句戏曲中的经典唱段。田头上种地的农人,山上砍柴的妇人,山坡上放牛的放牛娃,路上赶路的行人,墟上做生意的商贩,理发店里的剃头匠,卖猪肉的杀猪佬,河里捕鱼的渔夫,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哼戏曲的声调。唱戏之人,随口而哼,但都显出一副忘我陶醉的样子。周围听到的人,受到感染,也忍不住喉咙发痒,情不自禁地亮开嗓门,应和着唱几句。年轻的后生仔,若是听见漂亮的姑娘哼戏,必不由分说地暧昧地应和几句,惹得姑娘满脸绯红,大胆泼辣一点的姑娘,则嗔怪地怒骂一两句,打骂都是爱,男青年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冲姑娘调皮地哈哈大笑。姑娘则轻声骂一句:煮熟的死狗,得排牙。骂完了,转身而去,但过了一会儿,又油然地哼起来。
我的母亲和婆婆是十足的戏迷,她们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在田地里干着男人一样的苦力劳动,回到家里还要做着没完没了的细碎的家务。她们唯一的欢乐似乎就是看木偶戏。其实,说是看戏,那是男人们的事情,妇女则更多是听戏。戏场上高挂着明亮的汽灯,将戏场周围照得如同白昼,母亲和婆婆像大多数妇女一样,散坐在戏场四周,借着灯光,有的纺纱、有的摘棉籽,有的缝补衣服,有的用竹篾编织竹器,眼睛和精力集中在手中的活儿,只有耳朵听着木偶艺人优美的唱调,戏到高潮之时,或者锣声鼓点密集之时,才抬起头,陶醉地看一眼戏台。这种环境,这种氛围,女人们很满足。
我们小孩,也很喜欢这种热闹的场面,但我们根本不是看戏,而是在戏场逛闹,闹声过大时,影响大人们听戏,就会被大人们臭骂,于是我们被大人赶到离戏场较远的地方玩。我们玩的游戏一般为捉迷藏、走营、打仗之类的游戏,但一样玩得紧张刺激,乐此不倦。戏场周围,许多做小生意的小贩,卖甘蔗的,卖杨桃的,卖李子的,卖烧饼的,卖凉粉的,多则十几档,少则七八档。我们小孩,玩疲倦了,就闹着父母要两三分硬币,买些小食,解口馋。邻村有个卖油炸饼的老头,他做的油炸饼又香又脆,远近闻名,白天赶墟场,夜晚赶戏场。他摆摊时,也爱用木偶戏的声调,有板有眼地反反复复地唱着他的产品广告:“油炸饼,香又脆,左牙嚼来右牙香。”他反应迟钝,动作缓慢,人也老实木讷。他的油炸饼,只有一半是卖掉的,另一半则是被人偷掉的,他的油炸饼装在一只箩筐里,箩筐上面盖着一个笸箕,做生意时将香喷喷的油炸饼摆在笸箕上,几个人围着他的摊子佯装买饼,七八只手翻动着笸箕上的油炸饼,问问价钱,不一会儿,油炸饼就丢失了几只,不知落入了谁的口袋,而老头却浑然不觉。我们小孩也喜欢合伙“偷”他的油炸饼,十几个小孩围着他的摊子,几个则在他身后故意捣蛋,拉拉他的头发,用手指弹弹他的耳朵,他一回头撵我们,前面的同伴手如闪电,拿了一两只炸饼放进衣袋里藏起来,得手之后,跑到远处开心地分食。女人们知道我们这些坏小子居心不良,提醒老头警惕防范,也大声警告我们不要偷大伯的油炸饼。老头发现我们偷也没办法,因为我们机动灵活,一旦被发现,立时逃得无影无综,老头气乎乎骂一句“衰仔,让我抓到必打断你的手。”老头也不追赶,骂几句,又转头专心卖他的炸饼。妇女心善,看不过眼,若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所干,会给他补交饼钱。

揭光立(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