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的木偶戏4

家乡区县: 广东省湛江市

 戏唱完了,夜已深沉,女人们手中的活儿也干完了。本村的,男人扶着老人,女人提着油灯,拿着纺好的纱线、补好的衣服,带着满身汗臭的小孩,心满意足,略带疲惫地回家,边走边喋喋不休地议论刚才谁唱得精彩。远路的观众,打着手电,骑着自行车,一阵铃声飞速而去。刹时,黑压压,静悄悄的田野,晃着一团团迷蒙的手电光。村里的狗们也象征性地狂吠几声。
在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的六、七十年代,粤西的乡村,木偶戏很热,十分流行,据统计,高州、化州、信宜、廉江等地,大大小小的戏班达两三千班,艺人上万人,一年演出几万场,观众人数达几千万人次。村村寨寨,四乡八里,人口稠密,婚宴、满月、寿日、建屋进宅,打地基建屋架梁,喜事天天有,因而木偶戏也天天都演,晚晚都唱。我记得村里的年轻戏迷,天天晚上相约去听戏,有时干活回家晚了,晚饭也顾不上吃,拿着几只番薯,边走边食,草草填填肚子,看完戏之后再回来食饭。年轻的男女看戏,不仅仅是为了看戏,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追女子,不少青年男女在媒婆的安排下,在戏场相睇,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生活中,我经常耳闻目睹一些村民与戏相关的趣事,村里有对夫妇臭味相投,是十足的戏迷,经常为了看戏,顾不了喂猪,牛不赶进栏,鸡不关笼,看完戏,才三更半夜回家煮饭,猪饿得拱破猪栏,逃出来找食,毁了集体的庄稼,牛拴在树下,被蚊叮得团团打转,不得安宁,小孩饿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坐在门槛上睡着了。夫妻两人经常三更半夜打着手电找鸡找鸭找猪,找孩子。
我读小学和初中之时,班中有不少同学是木偶戏发烧友,每到课间休息,发烧友便跳上课桌,拿腔捏势,摆腰弄肢,学着木偶艺人,唱着木偶戏曲中的经典唱段,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同学戏迷很沉迷,学校附近的村庄晚上若演木偶戏,戏迷们上自修课时,就相约“偷鸡”(早退)出去看戏。有一个班主任也是木偶戏迷,有一天晚自修课,班里有几个学生“偷鸡”去看戏,校长知道后,责令班主任尽快去将学生找回来,可班主任去了很久,不但找不回学生,班主任也被戏迷住了,原来戏班的艺人唱得相当的精彩,难得一遇,那能轻易放过。校长知道后,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为了避免同类事情再发生,每天晚自修时,学校大门紧闭,有值日老师把守,只准进,不准出。每学期的家长会,校长总是老调重弹一个话题,就是学生沉迷木偶戏的问题,并且逐一点名批评那些经常于自修课期间,“偷鸡”看木偶戏的学生,要求家长管制好,其实有其子必有其父,家长多数也是戏迷,也不怎样为难自己的孩子,只是当时骂几句,过后又不了了之。

揭光立(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