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河洛大鼓

家乡区县: 郑州巩义市

    河洛大鼓是一种年轻的曲种,从诞生到发展只有百年历史。河洛大鼓的书段,全是艺人世代口传,至今有六代传人。南阳鼓儿词和琴书结合起来,取琴书有弦乐之长,补鼓儿词无乐伴奏之短,经过一段时间合作,改革丰富了琴书,使琴书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富有豫西地方风味,颇受群众欢迎的新曲种——大鼓书,也称大鼓金腔。

     1950年,鼓书艺人张天培随慰问团到朝鲜慰问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周总理观看演出之后问张天培:“你演的叫什么曲种?”张回答:“这是流行在我们河洛地区的地方曲艺,当地群众叫它大鼓书,也有叫大鼓金腔。”周总理说:“那就叫河洛大鼓吧!”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在一九五一年洛阳地区召开的第一次曲艺工作会议上,将此种曲艺形式正式命名为“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源于偃师,但兴盛发展在巩义,二代三代传人巩义艺人占居多数,一九八三年,巩义的河洛大鼓艺人竟达近两百人。兴盛发展于巩义的这一珍贵曲种,是巩义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河洛大鼓的发展史上,巩义曾出现过叶刺猬、崔昆、杨二会、张明党、王周道、尚继业等驰名河南的河洛大鼓曲艺家,这是巩义人民的光荣。

     河洛大鼓的唱腔,吸收了河南地方戏和其它兄弟曲种的调门,充满豫西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气氛活跃,道具简单,灵活轻便,贴近群众,深受百姓欢迎。自从有此曲种至今,已有100多年,遇到农户家有喜庆事(生小孩、结婚、老人庆寿、生意开张、乔迁新居等),都请艺人到家演唱,尤其逢年过节,由村里的主事人出面请到村里,连续演唱十天半月,直到现在,巩义人还有这个习惯。

hbb(2014-10-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