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最近,我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到陇西县进行了调研,陇西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对全省其他县市具有借鉴意义。 陇西县地处定西中部,全县人口49.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7%。
自然条件差,资源贫乏,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立足发挥本地优势,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小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的经济格局,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04年全县GDP达到12亿元,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6亿元,增长3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增长10.1%。
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0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陇西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一是立足于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调结构、建基地、兴龙头、打名牌的思路,积极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做大了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畜禽四大优势产业,基地面积达到81.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8.5%,畜禽饲养量达到140.6万头(只)。围绕四大产业,兴建了一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8家,发展农民专业协会组织79个,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基本形成,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四大优势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31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5%。
二是立足于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工业发展。依托中央、省、市驻陇企业的基础和农业产业化形成的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积极为兰铝股份公司西北铝加工分公司、华兴铝业公司等驻陇企业搞好服务,促进加快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选择市场前景好,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链较长能强县富民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各方筹措资金,投入1.14亿元,促其做大做强。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文峰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阳镇和县城为重点,优势互补,相互联动发展工业的新格局。全县改制的54户国有、集体企业,已有50户到位,出让总资产1.78亿元,引进县外资金6521万元,实现了国有资产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企业效益明显好转,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32%,已有8户企业纳税额超百万元。工业在县级财政中的贡献率达到53.7%。
三是立足于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抓住陇西具有的交通枢纽和“旱码头”的优势,把兴办市场发展流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围绕把陇西建成天兰线间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着眼大市场,参与大流通,促进市场向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文峰、首阳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上市药材600多种,年吞吐量17万吨,年成交额达到8.3亿元。特别是首阳市场,成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左右全国党参价格的重要药市。
清吉马铃薯批发市场年吞吐量达12万吨,去年首次开通了马铃薯运销火车专列4次,外销9.5万吨,增加农民收入600多万元。全县已累计建成各类综合市场和集贸市场39处,专业市场23个,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农村集贸市场为骨架、个体贩运大户为支撑的市场网络体系。
四是立足于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抓项目。陇西县制定优惠政策,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兴办中小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分别达到360家、1.5万户,销售收入2.5亿元,上缴税金293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的年交易量可达到30万立方米文峰木材市场,将成为西北最大的进口木材专业交易市场。国内唯一取得GSP认证的文峰现代中药材物流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区域性中药材中心批发市场。总投资7000万元的宇臻物流配送中心,正在自建铁路专用线与兰新铁路线相接。物流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五是立足于构建县域经济平台,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新的县城总体规划和实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目标,近年来投入资金3亿多元,实施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先后完成了城区骨架道路的拓宽改造,建成完善了县城及各主要乡镇的交通、供电、供水、供热、排污、广播通信系统,城区绿地面积达20%。
目前已形成了以县城为核心,以316国道、定陇公路为主轴,以首阳、菜子等5个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网络体系。
陇西县发展县域经济的调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