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穴岛是广州市南沙区南端万倾沙的十六涌边的一个小岛,面积大约两平方公里,位于伶仃洋的西北一侧,经焦门、虎门的珠
江水从它的两侧注入大海,它西临万顷沙半岛,向北可遥望番禺南沙,东面是虎门太平,南面是浩瀚的伶仃洋,这是一个在喧闹的大环境中而又能够洁身自好的孤僻神秘的小岛子。
龙穴岛会冠上一个显赫的大名,因为相传南海龙王的宫殿就设在这座岛子上。
在那没有历史,没有人类的远古年代,传说南海龙王就居住在这里,可以想象,那时岛上必定富丽堂皇、五光十色、云歌海舞、山水
相闻。可当我来到岛上的时候,无边的大浪淘尽了人们想象中的色彩与奇妙,只剩下了3个山头,满岛苍翠和峭崖上的一处处洞穴石窟。 长溜溜的一颗落花生形状的小岛上,有着3个绿树浓荫覆盖的只有几十米高的山头,其中两个并列在一起,另一个相隔几百米,突起在岛子的一端,名字叫做铜鼓山。
现有已建成的四个50000吨级南沙港区集装箱一期码头,在建的有南沙国际物流园区,南沙港区二期工程等,是未来广州市的海港物流中心,有一条自仑头至南沙港区的南沙港快速路可直达龙穴岛,至于生活条件,传统的龙穴岛上有几十户居民,但新开发的岛上则只有建设者和港区、物流园区的工作人员,一间酒店,一间士多,其他没有任何生活设施,生活基本到外面。
龙穴岛四奇编辑
海市蜃楼
明代,龙穴岛属东莞县。在龙穴岛附近海面经常霞蒸雾罩,常有海市蜃楼出现。每逢年初三到初五,东莞人云集虎门的靖康盐场,等待观看岛上空的海市蜃楼,在春雨如烟,水气如幕的时刻,海面上突然出现琼台楼阁、闹市街巷,人来人往的景象。
东莞和宝安县志多次记载岛上海市蜃楼奇景:“海市多见靖康场,当晦夜,海光忽生,水面尽赤。有无数灯火往来,螺女鲛人之属,喧喧笑语。闻卖珠鬻锦数钱粮米声,至晓方止”。当时东莞诗人陈靖吉作《靖康海市》诗曰:“海天腥浪如山来,蛮烟瘴雾拨不开;江神无计役风伯,致使蜃气结成楼。台长桥复千万丈,车盖人马相来往,须叟水天同一色,落日照篷渔歌唱。” 因此在明代曾被列为东莞邑中八景之一。从上述可知,靖康海市是当时常见的景观, 清代,龙穴岛如新安县(后名宝安县),仍以海市蜃楼列为新安八景。清康熙九年,新安知县李可成咏有《龙穴楼台》诗曰:“海不扬波三十年,蜃龙吐气幻云烟。楼头景色能千态,市上纷嚣别一天。蛟室由来频献瑞,瀛洲无计克留仙。他时还试探龙穴,好向乘槎学汉蓦 。”《新安县志》记载:清“顺治九年七月五日,龙穴有九龙飞腾,经臣上村、臣下村,数里而去”。 《东莞县志》说这里:“尝有龙出没其间”。民间传说:“龙穴岛是龙族饮水的地方。岛上有一淡水甘泉,每逢狂风暴雨,便有无数蛟龙翻滚,争饮甘泉;龙穴岛也时现时没,若有若无。 如此说来,龙穴岛曾经多次出现海市蜃楼。它的若隐若现,无非在同雨中大海的浪涛击岸而已。至于九龙飞腾的事,恐怕当时曾发生巨大的龙卷风,卷起九条水柱的自然现象。它倒为气象学家提供了气象资料的一则记录。 近代以来,龙穴岛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由于过度围垦及江河水的自然冲积,珠江口内海越来越狭窄,河床淤泥迅猛,靖康海市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景色秀丽的龙穴岛仍然深受游客的欢迎
奇井
龙穴岛有古井八眼,眼眼出水甘甜,经年不涸。据旧东莞县志称,龙穴岛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外国舟船返航,都要在龙穴岛吸取山泉作备用淡水。
奇榕
生长在白步梯下的古榕,根扎岩隙沙地,广荫近亩,虽经风浪催袭而始终屹立。
奇洞
龙穴岛上的洞鼓山有鲤鱼洞,还有虾洞、蟹洞,更有龙宫、藏宝洞,不但曲折有趣,而且冬暖夏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