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沙湾水道而下,被两条小河涌环着的小村就是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的东导村,这里是典型的岭南沙田水乡,周边环水,长势正旺的果蔗散发出甜甜的香味,村里人口不多,道路整洁,很少见到乱扔的垃圾果皮。并不富裕的东导村还投入110万元将旧小学改建成设施较齐全的文体活动中心,让村民共享文明成果。
“一尘不染”岭南小乡村
记者来到村里是上午10时多,村民在家的不多,有些老人坐在门前的树下休息,村里安详宁静,一位姓卢的村干部领着记者参观。东导村不大,据其介绍,整个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37亩,共有13个生产队,1个经济社,1间小学,1间幼儿园,总户数695户,常住人口2022人。全村经济主要以工业为主,村内有内外资企业25家;农业主要种植香蕉、果蔗、蔬菜等。
村子外的果蔗正值收获时节,空气中弥散着一丝丝甜甜的味道,村里的房子并不豪华,但非常干净,记者沿着河涌和村里的小路转了一圈,除了一些甘蔗叶,很少有乱扔的垃圾,院落可以说是“一尘不染”,连树叶都扫得干干净净,空地上都铺着草坪,让人感觉是一个幽静的小区。
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干净的模样是近几年的事,首先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采取治脏、治乱、治水、治路、治污、植绿、改厕等措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经过整治,村内主干道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焕然一新,乡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以来,东导村通过申请基础项目建设资助金,道路硬底化约18公里,全面完成道路硬底化工程和基本完成全村机耕路硬底化工程,并且通过“路通灯亮”要求,安装路灯,既方便村民生产运输和生活出行,又提高村内治安稳定水平。
旧小学改造成文体中心
东导村的文体活动中心很吸引人注意,与很多村只有一栋楼相比,东导村文体中心很大气。因为它是三年前由东导小学改建而来。中心内设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径、绿色网园等功能场室。
文化活动场所完善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也自然地转变了,每天前来看书的、活动的、健身的,都有不少人,赌博等不利于家庭团结的活动自然就少了,村民的文化文明素质也慢慢提高了。
村里的干部告诉记者,除了让村民有地方活动,他们还想方设法让村民玩得开心上档次,因势利导抓好培训工作,对村干部、村文化活动队伍负责人、文娱骨干等进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做好农民群众业务辅导工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
同时,村里还以村小学、幼儿园等教育阵地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点,引导农村未成年人养成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具备科学健康生活的基本素质。采取配备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寒暑假在小学与幼儿园定期开展法律宣传、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开展青少年维权服务等方式,增强农村未成年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农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敬老是村民的传统。每年中秋节开展敬老活动,向60岁以上老人派发月饼和节日慰问金,并邀老人聚首一堂参加敬老活动晚宴。晚宴过后为老人献上精彩的粤剧表演,连续多日,让老人过足戏瘾,老有所乐。
为不断满足村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东导村还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系列文化活动,邀请镇文化中心、东升乐社、舞蹈队等到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申请区、镇送文化下乡活动,集中开展多种文艺表演和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精神风貌。每年在活动期间向基层农民发放反邪教知识、志愿者服务知识、农业科技、农药化肥使用方法、水稻栽培技术、草莓无公害栽培、杨梅栽培技术、农村家用沼气安全常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禁毒防艾知识、烟叶收购法、农村法律知识读本、道路交通法、禁止超载超速、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知识、文物保护法律知识问答等宣传材料。2012年,东导村被确定为省级卫生村,先后获得广州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地级文明村、社会治安安全村等荣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