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崇信县民间工艺美术

家乡区县: 甘肃省崇信县

     《诗经·公刘》篇有这样的诗句:“止旅乃密,芮鞠之即。”这里是公刘故里,崇信人民在自耕自乐的日常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成为芮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剪与绣

    芮鞠文化赋予崇信妇女水一般的灵秀,特别是剪纸与刺绣。剪纸,俗称窗花,每逢新春佳节或新婚之禧,各种质朴美观的窗花就出现在农家洁白的窗纸上,或透明的玻璃窗上。木林乡的窗花以红纸、绿纸剪出,古朴浑厚,妙手天成,有远古的图腾、现实的写照和对未来的幢憬,曾受到过北京专家的青睐。有了剪纸的基本功,妇女们便剪成各式花样,贴在彩色的绸缎或布上,用七彩线绣出凸形图案,便有了绣花枕顶、猫枕、虎枕、小孩脑包、围脖、围兜、牛头裤、绣花鞋、鞋垫、虎头鞋、荷包、针扎、旱烟带等民间刺绣工艺美术品。有的人家用荷包精心打扮小孩;有的姑娘把自己最心爱的荷包悄悄送给未婚夫或意中人,作为神圣爱情的象征。2001年平凉地区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品博览中会上崔会兰的绣花枕头、齐兰英的鞋垫获三等奖。

  扎与饰

    崇信自古把正月初五叫着“破五”、即开市之意。正月初五是财神赵公明的生日,从这一天开始,商家一律开市营业,放鞭炮,迎财神,春节社伙从这一天便拉开帷幕,人们开始扎龙灯,糊狮子、盔毛驴、绾旱船、绑高芯,制作各种民间花灯,最精彩的要数绑高芯子与扎灯笼。高芯子堪称一绝,在方桌面子用铁芯子造型,最讲究“玄妙”。崇信扎灯历史悠久,每年正月十五鼓灯、核桃疙瘩灯、鱼灯、蟾灯、兔灯、荷灯、菊灯、金瓜灯以及各式各样的转灯,应有尽有、布满大街小巷。扎灯自古相传,其中不乏高手。县文化馆馆长张树兴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大型组合彩灯《二龙戏珠》、《黄帝问道》等作品曾多次在兰州、白银、平凉、庆阳等地展出并获奖。2001年在平凉首届民间艺术美术品博览会上,他还被市文化出版局授予彩灯艺术大师称号。

  刻与雕

  崇信民间工艺美术,反映在刻与雕上主要有建筑上的砖雕,用于上房、大门码头;木雕,主要用于旧式门窗。用于观赏实用的木雕有盘龙笔罐、鲤鱼旱烟盒及用枣木雕刻的小猴等点缀品。柏树乡的牛皮灯影、黄寨乡的木刻门画值得一提。根雕艺术也是民间工艺的一个亮点。马继学的根雕如《生生不息》《虎啸》、《天生我美丽》格调高、造型美、气魄大,质朴自然。2001年6月平凉民间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上荣获二等奖。此外,还有马长春、马志远的根雕作品《赤壁赋》、《仙鹤》等根雕作品,也出手不凡,妙趣横生。

葵雏 °(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