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隆昌夜月、鹿塬碧绕、渭水秋风、云槐精舍曾作为有名的高陵四景书写于《高陵县志》,然历经百年,风景不再,我们只能在史册中阅览她的辉煌。
隆昌夜月
明清时高陵县景观之一。隆昌系一佛寺,位于县城西9公里处奉正塬(毗沙村)南侧突兀之处,背靠丘山,面临平原,地势高仰,林木簇拥。内有崇塔一座,霜月浮空,光凝台宇,瑞烟笼宝殿,花影照禅房,一派清幽之景。
清人丁应松《隆昌夜月》诗云:“苍苍林木护隆昌,塔涌香花现妙庄。夜静疏钟催月起,天高清梵入云长。寻诗客至参莲座,乞食僧归疑竹房。抚景直疑尘世隔,琉璃交映白毫光”。 清人樊景颜《隆昌夜月》诗云:“斜阳古寺枕溪边,林下僧归袖紫烟。更喜一轮塔顶月,清辉夜夜照诸天。
鹿塬碧绕
历史上高陵县景观之一。鹿塬即鹿苑塬,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0.5公里。北靠泾流,南襟渭水,西控咸阳,东望骊宫,其下泾渭夹流。一逞绿畴,旷渺无际,形势甲于关中。至若春明,烟霭气象万千,忽而云连碧水,忽而雾惹平林,行吟樵牧,往来不绝,一幅天然画图。
清人丁应松《鹿原碧绕》诗云:“鹿原形胜古秦雄,二水溶溶浸碧空。渔唱不离烟霭外,人家长在画图中。青横远岫看愈好,绿满平畴望不究。策杖登临多古意,岂须鲈脍忆江东。” 清人樊勋《鹿原碧绕》诗云:“为问阳陵胜迹名,鹿原高耸得孤城。北连泾水如衣带,南夹渭流似镜明。飞鹭高低竞带雨,浴凫隐见各欢情。歌吟礁牧还相答,过客苑然画里行。”
渭水秋风
历史上高陵县景观之一。位于县城南5公里渭水上。水波粼粼,衰草连天。燕落寒流,沙起平滩。远浦归帆,渔歌唱晚。征客停车而向渡,骚人策蹇以寻幽。临流恁眺,感慨实多。
清人王起鹏《渭水秋风》诗云:“渭滨木叶飞,西风一何疾。水面粼粼波,渡口澄澄月。持竿者谁子,手把珊瑚拂。高吟郭璞诗,弘峥亦萧瑟。” 清人樊景颜《渭水秋风》诗云:“渭阳渡口夕阳舟,雁影横空月影芦。最是双飞花满地,枫林叶落水悠悠。
云槐精舍
明清时高陵县景观之一。明朝关学名儒吕楠讲学之处,系古庙。位于县城距河门(东门)外,隐映在一片青槐林木之内。舍前有一千年古槐,翠影参差,跟盘枝屈,宛似虬龙。院后有一巨大湫池,绿树环绕,芦苇丛生,鸟翔虫鸣,碧波荡漾。兼之曲径通幽、禅房轻烟缭绕、舍中书声朗朗,殊觉别有天地。
清人王起鹏《云槐精舍》诗云:“云槐谁所植,幽景不可穷。翠色蔽其上,夭矫盘虬龙。禅房与精舍,都在槐阴中。武侯庙前柏,飒爽将毋同。” 清人丁应松《云槐精舍》诗云:“泼天浓翠古云槐,屈曲虬龙树树佳。岚气忽业迷雨径,午阴旋合蔽晴阶。千年枝干知谁植,午夜声音识汝谐。绝爱此间堪号市,公余常拟叩僧斋。“
高陵四景曾经辉煌一时,又被那个混乱且丧失文明的年代所湮没,我们只能去寻找、去追忆,以此来警示后人珍惜那消失就不会复返的文明!
我是杨阳,我为家乡高陵代言,感谢支持!
我的个人网页:http://wm23.cn/yang1466685298;
我的梧桐子:http://wutongzi.com/uc/69824484.html
网络营销词条http://www.wm23.com/wiki/uc/84851.ht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