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海丰县有人口近90万,其中,除西南部的鹅埠镇居住着几十户畲族居民以外,其余全部都是汉族居民,汉族居民中包括居住在沿海地区的2万多名疍民。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与汉人交际时,用当地的汉语方言“尖米语”、“客家话”。疍民通用汉语和汉字。白话疍民讲白话(即粤方言)的仅有定居在汕尾和马宫两渔港的七八千深水渔民,他们大都是近百年来从粤西陆续迁来的,他们讲的白话同广州、香港的白话有不少差异。瓯船蛋民讲“福佬话”,与沿海居民讲的“福佬话”,除了个别语词和语调上稍有差别,几乎没有两样。[13]海丰的方言情况比较复杂。居民讲的话有“福佬话”、“客家话”、“白话(粤语)”和“尖米话”。 福佬话即闽南方言,海丰讲“福佬话”的居民占全县人口80%,分布在县中部、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如海城、鲘门、赤坑、大湖、汕尾、马宫都讲“福佬话”。 客家话的居民占全县人口20%弱,主要居住在县东北、西北部的莲花山(60%以上)、城东、小漠镇(20%以上)、鲘门(10%以上)、陶河、赤坑(5%以上)、梅陇(极少数)、黄羌镇(90%以上)、鹅埠镇、圆墩(30%以上)、赤石镇(50%以上)、公平(20%以上)、平东镇(70%以上)等乡镇的部分村落和西坑(全部)、黄羌两个林场,使用人口8万多。 尖米话,那是一种既像“白话”,又像“客家话”的混合型方言,“白话”的成分多于“客家话”的成分,讲“尖米话”的居民不到1万,分布在海丰与惠东交界地带(西南部鹅埠镇的大部分地区及小漠、鲘门、梅陇、赤石等镇的部分地区)。 白话(粤语)分布在鲘门镇区域,鲘门镇居民多数亲戚和朋友都是港澳居民,在鲘门综合市场都可以用白话(粤语)沟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