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人的美食世界中,一离不开茶,二离不开粥。很多人去潮汕,是为了体验当地人的茶文化。不过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食物,虽平淡却非凡,从古至今都在滋润着潮汕人,它就是粥,如果想了解潮汕美食,粥是很垂要的一环,潮汕人早上吃粥、晚上也吃粥,但这粥和中国其他地方的粥可是大有不同,而且他们的叫法也有差异。
从字面意义看,“粥”字由中间的米和两边的弓组成,意思是水火并用,左右开弓将米粒拉扯大,只有将米粒煮开了,才能将生米变成可以用来充饥果腹的食物。与粥相关的还有个“糜”字,释义是煮米使之糜烂。现在,只有潮汕人将“粥”称为“糜”,还沿用着古称。
在潮汕走一趟,各种粥店、夜糜档扑面而来,这让你坚信糜才是他们的主食。他们每天睡醒后要吃白糜,午饭和晚饭也以糜为主,还将夜宵称为夜糜。顺便提一句,到了潮汕不吃夜糜就会错过很多体验。潮汕的夜糜摊子开到很晚,即使是深夜才到的人也能吃一碗热乎乎的粥或者猪杂汤。
现在风光无限的潮汕打冷大排档,其实前身都是很不起眼的夜糜摊,汕头市区最出名的“富苑夜糜”连店名都还保留着这种叫法。这家店是汕头最好的夜糜档,位于商检局旁的小巷内。老板是惠来人,有隆江猪脚等很多惠来美食。夜糜档的壮观景象总是惹得前来的朋友啧啧称赞,所有的菜全部都以明档方式摆放出来,或在大锅里慢火煮着。客人站在摊前,只要看到喜欢的,用手一指,旁边点菜的人便会记录下来,速度极快,有时你刚坐到位子上,所要的菜肴已然送到餐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鱼饭让不爱美食的人都胃口大开,这时配一碗白糜就是必须的了。不过,这白糜看着普通,怎么就能成了潮汕人饮食中的主角呢?
有种观点认为,潮汕地少人多,粮食紧缺,食糜比食干饭更能节约粮食。潮汕俗话“焖三糇四,淖糜十二”的意思就是说,同样七两半重的一竹筒白米,如果用日常使用的焖法煮饭,只能得到三碗干饭;如果用笊篱捞饭的糇法,可以得到四碗干饭;要是煮成淖糜(即稀饭),则可以得到整整十二碗!这句活似乎可以成为前面观点的有力证据。用笊篱糇饭,是旧时潮汕人一种很普遍的食俗。因为糇饭的饭粒松散,没有焖饭密实,所以显得“有物”,感觉更能充饥果腹。潮汕人之所以会对粮食进行如此的精打细算,肯定是因为曾经遇到过温饱问题:因此,“缺粮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一种观点是“养生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潮汕人深知糜具有药用和养生的价值,因此才选择糜作为主食。这一说法的根据源于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他在《煨芋帖》等著作中多次提到潮州人吴复古(又名子野.号远游,位列潮州前七贤,是位有道家思想的隐士高人)在书帖中这样记述道:“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助教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从苏东坡的诗文来肴,吴复古对饮食养生是有独到见解的,这些见解不但影响了他的好友苏东坡,也影响了后世的潮汕人。
实际上潮汕人的食糜习俗很可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白糜这东西很奇怪,虽然不会像烟酒一样直接让人产生强迫性的生理嗜好,但可能是太容易消化或太养胃的缘故,如果经常食用就会使人的肠胃产生适应性的依赖,一旦不吃白糜,肠胃可能就会不舒服。我年轻时曾是一个牛奶爱好者,后来经常吃糜,现在如果早餐不吃白糜而改喝牛奶的话,马上会因为牛奶过敏而拉肚子。可以这么说,我跟大多数潮汕人一样,终生只能以白糜为早餐了。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1678992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stilltear
我的梧桐子网页http://www.wutongzi.com/uc/90224138.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stilltear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