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1)

家乡区县: 博爱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强力推进“四大战略”,谋划实施了一批关系博爱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经济社会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199.5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8亿元,增长2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8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7元,增长13.6%,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二)重点工作快速推进。把务实理念贯穿于博爱发展的每个环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集中精力抓大事、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和开放带动战略,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悍马轮胎河南生产基地、永威公司300万套防火门2个10亿元项目开工,并列入焦作市“十大建设”重点项目,快宜居公司模块化房屋生产线等7个10亿元项目签约,发展后劲更足。重点项目快速建设。出台项目建设和环境优化问责机制,落实“7:2:1”税收分成机制,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实施150个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8亿元,增长56.8%。其中71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7.8亿元,增长43.5%。产业集聚区承载力持续增强。全面铺开产业集聚区新扩区域建设,纬三路等3条道路开工;进一步完善原有区域配套设施,科技路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10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4亿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依托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安彩、中能等多条输气管线和昆仑能源天然气压缩母站等项目建成投用。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实施29个、总投资55.7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争取到了全省唯一的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县,成功列入河南省首批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投入经费1200万元,创建市级科技型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11家企业进入全市创新能力100强。

  二是城乡面貌持续改善。以旧城改造、城北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3.5平方公里。亲水城市形象初现。发挥我县水资源优势,建成幸福湖公园,湿地公园主体完工,发展大道明渠等河道互联互通,城区新增水面752亩,“三纵五横两湖”水系成型,竹林水乡面貌正在恢复。城乡道路更加通畅。建成清义路、雪莲路等4条道路,冢沁线二改一工程完工,打通群英东街、灵泉路等2条群众反映强烈的卡脖子路,改造老环城南路等城区支路,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幸福湖公园、博爱公园一期建成投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改变了我县没有公园的历史。安顺居、和谐小区等4个廉租房项目完工,9个旧城改造项目和7个商住小区扎实推进,6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住宅楼35栋。图书大厦开工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项目全面启动。城市管理持续加强。开展城区规划土地综合执法,拆除违章建筑344处、3.9万平方米。开展市容环境创建活动,强力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城区秩序持续好转。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新建3座垃圾中转站,环卫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环境更加整洁。

  三是旅游及其他服务业繁荣活跃。积极促成了月山寺与少林寺的战略合作。加快提升青天河景区功能,组织实施33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观音峡改造、大泉湖滨水栈道等28个项目已竣工投用;借助红叶节平台举办经贸洽谈会、奥运冠军走进青天河、万人登山健步走等系列经贸、文体活动,实施品牌化推介营销,荣获河南省最佳休闲度假基地和十佳生态旅游景区等称号,景区知名度大幅提升,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1.3%和35.7%。特色商业区规划完成,城区干道沿街开发扎实推进,宏基中心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主体。出台金融扶持意见,发挥投资集团等投融资平台作用,开展中小企业“政银助业通”等业务,帮助企业融资13.5亿元。

  四是现代农业稳步提升。以规模化经营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05家,流转土地9.8万亩,蔬菜复种面积20万亩,粮食总产18.5万吨。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造林3.2万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成确权登记发证。投入2.5亿元,实施了10万亩土地整治、山区水土保持等10余项农田水利工程,改善灌溉、除涝面积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平方公里。其中,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争取各项农机补贴资金664.3万元,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全县人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就业1.1万人,受到省政府表彰。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发放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和医疗救助资金3500万元,帮助7万人次。发放城镇困难群众住房补贴37万元,配租廉租房259套。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光智中学、特教学校建成投用,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14所,新建、改建幼儿园12所;高招本科上线1275人,比2012年增加223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完成磨头镇、金城乡两家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建成全市首家县级医用材料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推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补助1.2亿元、128万人次,补偿率位居全省前列。其他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完成山区饮水解困工程,解决4000余名山区群众饮水问题。体育馆改造完工投用,举办国际篮球对抗赛等大型体育活动30余次,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200余场,博物馆免费开放,群众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认真落实国家人口计生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

  (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执政能力。严格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措施,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百姓呼声,了解民情民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全县上下干事创业、务实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明显提高。持续改进文风会风,政府发文数量、篇幅和会议次数均同比下降30%以上。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230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均按时办结。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和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审计监督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驻博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广电、气象、人防、侨务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务实重干促发展的积极效应持续显现,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关心支持博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不优,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发展速度不快;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好,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慢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多一点开心(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