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歌起源于雷州,由本土的谚语、民谣逐步演进,并受格律诗词的影响,形成相对稳定的形态。每一首雷歌有四句,每句有七字,严格固定顿逗、平仄,韵脚,其歌唱形式有单唱、对唱、伴唱、表演唱等。雷剧源自雷歌,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包括雷州歌剧)。由雷歌演变为雷剧已有800多年历史。雷州古有演戏前开设"闹(捞)姑娘"以助演歌戏前场面的热烈,这种习俗建国前仍很盛行,形成以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1946年,雷州大班歌改名雷剧,雷州人至今仍称"雷剧"为"歌班"。姑娘歌是雷州民间曲艺之一,是以雷歌为蓝本从"自我歌唱"发展为"为人歌唱"的一种说唱艺术。
雷剧多次赴省晋京演出,雷歌、雷剧、雷州姑娘歌曾荣获国家、省级多项大奖。
雷州传统文化四大品牌效应显着,引起省内外、港澳台各地的密切关注,其历史地位及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