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 著名景区
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就已经是“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村镇了。此后,为适应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避暑的需要,各蒙古王公,朝廷大臣及一些词人文士都争相在承德建设府邱宅院,承德工商业随之高速发展,市井行人杂踏,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第二年设热河总管,统理东蒙民政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祯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罢热河厅设承德直隶州,此是“承德”名称的始源。乾隆六年,弘历开始幸避暑山庄,承德开始进入繁荣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历在一道渝旨中说:“热河地方朕每岁秋弥先期驻跸,数十年来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桑繁殖,市肆殷闻……”“皇祖诗云聚民至万家,今则不止于万,俨成大邑矣”。“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60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会”,是年升为承德府。嘉庆十五年(18l0年)设热河都统署。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热河文武官员均属都统署管辖,官职与朝廷派出的总督、巡抚同。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建制,民国三年(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9年 )改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1933 年3月,承德沦陷,为日寇占领区。
1945 年8月日寇投降,承德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后改为热西办事处、热西工委。9月筹建承德市人民政府,11月正式成立。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解放后,于1948年成立承德市政府,隶属于热河省。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市划归河北省,为省辖市。1958年,承德改由承德专署领导。1960年承德专员公署撤销,承德市改为省辖市。1961年承德专署复设,承德市再改地辖市。1982年,地、市分署办公,承德再次改为省辖市,至1993年承德地、市合并。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河北省辖市。位于省境东北部,京承、锦承、承隆3条铁路交汇点上。辖3区及承德县。面积4693平方公里,人口76.2万;其中市区面积651平方公里,人口34.6万。承德城市发展史仅280余年。其形成和发展与避暑山庄的修建紧密相关。清初,承德仅为数十住户小村落。康熙四十二年(1703),随避暑山庄的兴建和此后于此广建寺庙,人口剧增,渐形成万户大镇。雍正元年(1723)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改为承德州,承德之名,自此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升为府治,属直隶省。由于避暑山庄建成,承德成为当时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称。当时清帝每年几乎有半年时间来此避暑和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1928年建立热河省,承德为其省会。1956年热河省建制撤销后,划归河北省。市境位于冀北低山丘陵地带,城区座落在断陷盆地中,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近7公里,群山环绕,武烈河自北向南贯穿城区,兼山水之胜。盆地海拔320~370米,7月均温24.4℃,盛暑季节凉爽宜人,是中国塞北避暑胜地。多名胜古迹,其中最享盛名的是位于市中心以北、武烈河西岸的避暑山庄和建在山庄外围的外八庙。 占地560万平方米的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园林与建筑兼具南北方特点,形成极富自然、古朴淡雅、奇丽幽美的景色。山庄外围东、北山麓先后修建有“外八庙”: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殊象寺。寺庙造型雄伟壮丽,各具特色。融合了汉、蒙古、藏等民族建筑形式的特点,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承德市 市境周围,侏罗纪紫红色砾岩、砂页岩覆盖广泛,经长期风化、剥蚀、 自然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怪石。如磬锤峰、蛤蟆石、罗汉山、 鸡冠山、僧帽山、 双塔山、元宝山、天桥山等,形成了承德特有的自然风貌。矿藏主要有煤、 铁、 铜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拥有纺织、机械、冶金、电力、食品等工业部门,生产钢铁、粗铜、矿山洗选和起重设备、麻纺、丝绸织品、罐头、杏仁露饮料及胶鞋等。承德钢铁厂已发展成年产3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市区以小型机械、 电子、 轻工为主;鹰手营子矿区以采煤、采铜为主;双滦区建有钢铁、 电力、矿山机械、 麻纺、丝纺等企业;市区南部太平庄有小型化工企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