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独特的文化艺术

家乡区县: 南通市海安县

     海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座小镇,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民俗风情,都是独具一格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灯节、上元节。“十三上灯,十八落灯”,这期间为灯花期,正月十五为其高潮。农家于此期间,以竹竿高挂纸糊的红灯笼(上盖雨笠),于每晚点燃,祈求丰年。灯期内普遍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食俗。当天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点燃一把火把放到自家田边,祈求风调雨顺。    立夏节在农历四月前后,家家煮鸡蛋,家家煮食鸡蛋,戒坐门槛,午饭必备韭菜炒鸡蛋,曲塘一带则不睡午觉,以防疰夏。男女老幼要于立夏日称体重,妇女则头上戴皂角树叶或瞌睡草。立夏前后麦子刚成熟,有用嫩麦磨制糌粑(俗称“冷嫩”)尝新之俗。    要说文化,我们海安还有海安花鼓,海安花鼓是我们海安的文化品牌,表现的是生活在溪水清悠、田禾葱翠的鱼米之乡的村姑,面朝大海、背朝田庄的黄海渔村的渔妇的生活,展现的是她们既热情奔放又柔美温情的个性。特别是表现村姑、渔妇穿梭织网于花前月下的“颔首、摇肩、展臂、舒腕”,“欲动先出胯,逐步微微颤”的舞蹈语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村姑、渔妇悠然自得的劳作生活,蕴藏着村姑、渔妇生活富足的欢乐情怀。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参加过为中央领导献艺的专场演出;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过国庆50周年联欢晚会;在中国民族民间广场歌舞大赛的角逐中,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在文化部群众文化最高政府奖“群星奖”评比中,获得过“群星奖”金奖。也在北京奥运会上跳过呢!     最有意思的估计还是我们海安的方言了,其实海安方言和苏北一些地方的有些相似,但海安各个镇区间还是有各自味道的。【躲懒】duǒlǎn 动词 偷懒,逃避工作或劳动。引证《西游记》第六八回:那呆子躲懒道:“我不敢去,嘴脸欠俊,恐惹下祸来,师父怪我。”引证 茅盾《子夜》十四:他对全班管车说:“不准躲懒!”

【发嫁妆】fā jiazhuāng 熟语 嫁妆,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等用品。引证 嵊州新闻网:《嵊州民俗——发嫁妆》2007年5月14日:发嫁妆是越乡人对发妆奁的俗称,也称作发行嫁、发嫁资,为女家在嫁女前夕将陪嫁的物品送往男家的一种婚俗。

【出门】chū//men 动词 出嫁。引证《何典》第一回:且待你逢好日子出门时,我来奉陪不迟。引证 姚时晓《别的苦女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人总要出门的。

【答应】daying 动词 回话;出声应答。引证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打蛋茶】dǎ dancha 短语 农村相沿已久的待客习俗。引证 夏俊山《江海晚报》2007年8月3日:客人落座,几句寒暄过后,摸出几只鸡蛋,打蛋茶招待,既是传统的礼节,又很方便。扩展阅读 夏俊山《江海晚报》2007年8月3日:蛋茶的做法也很简单,把锅里的水烧开,在灶台或锅沿上把鸡蛋敲破,把蛋白蛋黄尽可能完整地下到开水里,盖上锅盖,不一会儿蛋在水里结成了荷包形,烧上两把草,稍稍养一下带水盛进碗里,放些香油,加些红糖(那时很少有白糖供应)就算完成了。

【掸尘】dǎnchen 动词 过年前,人们彻底打扫室内屋外,干干净净地迎新春。引证《新民晚报》1985年2月9日:掸尘,原意是掸去积年的尘垢。传说,如果不先掸尘,怕诸神列祖是不肯光临保佑合第安康的。

【对过对】duiguodui 副词 面对面。引证《垦春泥》1980年2月:两人会了面,一道吃晌饭,一张桌子对过对坐着,一顿饭常金就没抬头。

【多早晚】duōzǎowǎn 疑问词 什么时候;几时。引证《红楼梦》第六四回:黛玉道:“可是你没的说了!好好的,我多早晚又伤心了?”引证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早就想过,多早晚,我们村子里一人一股香,大家上县里去,一步一拜,打伙儿跪在王伯申大门前,求他高抬贵手。注意 海安话中类似的表达还有“这早晚、那早晚”。

【怪不道】guaibudao 副词 怪不得。引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怪不道呢,我在老二酉打听姻伯的住处,他们只回说不知道。

【怪道】guaidao 副词 义同“怪不道”。引证《市声》第一回:达泉道:“怪道我听人说,报上载的,我们京城里开了什么工艺局。”引证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一:哦!怪道爸爸说,今夜的焰火有海陆军大战,原来有兵舰,也有坦克。【回煞】huisha 动词 迷信者认为人死若干日后灵魂回家一次。引证 汉典网:回煞,旧时阴阳家按人死时年月干支推算魂灵返舍的时间,并称返回之日有煞鬼出现,故称。引证 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人部.丧祭》:入殓择时,不与化命相冲便是,必请阴阳定时,虽暑月亦不敢违,及出殃、回煞等说,必不可从,三也。

【上书房】shangshūfang 短语 上学。引证 张天翼《包氏父子》一:“怎么,你们包国维就要上学了么?”“唔”……“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

【守岁钱】shǒusuiqian 名词 压岁钱。引证 康熙四十九年《高密县志》:家督给子女青钱守岁。引证 乾隆十九年《高密县志》:家长给子女守岁钱。引证 乾隆二十五年《潍县志》:以钱银分给子孙,谓之守岁。

【说鼓儿书】shuōgǔrshū 名词 曲艺的一种,说大鼓书。引证《老残游记》第二回:你们此地说鼓书是什么顽意儿?何以惊动这们许多的人?

【踏板】tabǎn 名词 旧式床前供上下床脚踏的板,有腿,像长而宽的矮凳。引证 汉典网:踏板,安置在车沿、床前等处便于上下的设备。引证《西湖佳话.南屏醉迹》:济颠看见,因走到床前,忙在踏板上取起一只绣鞋儿来。

【闼子】tazi 名词 店堂朝外的可装卸的墙板。这样的墙板构成房屋的门,称“闼子门”。引证 汪曾祺《茶干》: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坎的槽里,白天卸开。【挺硬】tǐngying 形容词 坚硬。引证《西游记》第七五回:只见脑后有三根毫毛,十分挺硬。引证《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觉得一个冰凉挺硬的东西在嘴唇上哧留了一下子。

【豌菜头儿】wāncaitour 名词 豌豆的嫩茎叶。引证《扬子晚报.豌菜头》2008年4月18日:看过不少美食家写美食,品种繁多,却少有豌菜头的影子。连深谙吃之道的汪曾祺,也不过是在一长列的菜里头,极吝啬地一笔带过,素炒豌豆苗。

【蚊烟】wenyān 名词 蚊香。引证 宋.周密《武林旧事.作坊》:熟药圆散,生药饮片……蚊烟,都民骄惰,凡买卖之物,多与作坊行贩已成之物,转求什一之利。引证 清.顾禄《清嘉录.辟瘟丹蚊烟》:又谓五日午时,烧蚊烟,能令夏夜无蚊蚋之扰。又引《昆新合志》:五日,烧苍术、白芷、辟瘟丹并蚊烟,以祛毒虫。

【无巧不巧】wu qiǎo bu qiǎo 熟语 巧得很;十分凑巧。引证《新华文摘》1982年9月:无巧不巧,一九八二年春天,我到日本东京,又常常吃到甜甜的无核温州蜜橘。

【洗澡】xǐzǎo 动词 游泳。用例 不准下河洗澡。引证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他不只教他们摆阵,甚至于还教他们洗澡赌博。引证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我们洗澡可常常到上游一点去,那里人既很少,水又极深,对我们才算合式。

【下晚儿】xiawǎnr 名词 傍晚;近黄昏的时候。引证《儒林外史》第十三回:看看等到了下晚,总不来了。引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不料事机不密,到了下晚时候,被言夫人知道了,叫人请了言中丞来大闹。引证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他是昨儿给人装柈[pan/ban]子进城来卖的,下晚落在王家店。【淘气】taoqi 动词 吵架。引证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不是我闲淘气,便死呵,死而无怨。引证《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婆娘怒气冲天,要与老公厮闹;却又算计,没有许多闲工夫淘气【一头…,一头…】yītou..., yītou... 短语 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一边…,一边…”。引证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既是这等,待我一头开门,一头念诗你听咱。引证《清平山堂话本.梅岭失妻》:巡检一头行,一头哭。引证《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大家一头笑语,一头行走。

【元宝】yuanbǎo 名词 纸锭;用锡箔纸折成、供祭祀时焚化的元宝形冥币。引证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光马儿》:月光马者,以纸为之……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支灶】zhī//zao 动词 砌灶。引证 泰州新闻网2008年12月5日:颜国强《支灶》:支灶时,瓦匠师傅先将所用的锅按大小先后排列好,称之谓放样。先用碎砖加河泥垒砌灶脚,留好锅膛、锅门,再砌灶身、灶台、灶壁,灶壁实际是连接各锅膛出烟的空腔,而烟囱则是它们出烟的公共通道。支好三眼灶的关键在于锅膛和烟囱的通风摆布,烟囱拔风好,草烧得旺,烟走得干净,火力聚在锅脐处,自然烧菜煮饭来得快。

【中上】zhōngshang 名词 中午。引证《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中上得闲,还溜到门首同邻居们下象棋。引证《中国谚语资料.农谚》:早上雾腾腾,中上晒煞人。

【吃斋饭】chī zhāifan 短语 赴丧席,吃丧斋。引申阅读《走向民间,回归乡土——苏州大学05级国家文科基地暑期民俗调查报告》:杨春慧《海安风俗》:丧席以素为主,烧豆腐干和豆腐汤为必备之菜,有的地方需上白粉(即蚕豆凉粉,上撒蒜花、芝麻),称“吃斋饭”。现时丧席也吃荤,只是档次较喜席稍低。【坐夜】zuoye 动词 旧谓出殡前夕整夜守灵。引证《红楼梦》第五七回:我只当有什么话说,原来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儿送殡去。引证《红楼梦》第一一〇回:次日乃坐夜之期,更加热闹。     想听听正宗的海安话么?欢迎去海安喔,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的。

我的主页:http://abc.wm23.com/nanguoyatou  
我的微博:http://blog.sina.com.cn/527yemaozi   
我的家乡: 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haian.html 

夜猫子(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