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台“开眼”炮弹变哑

家乡区县: 周口市鹿邑县

      鹿邑老君台始建于唐代,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骑青牛飞升,故名“升仙台”。从远处观看,整个老君台就是一座古城墙台。老君台大殿东山墙,东偏殿后墙上都留有 枪炮弹痕,这些枪炮弹痕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军队留下的侵略罪证。据旁边墙上展示的资料介绍,1938年农历五月初四上午9点多钟,大队日军从安徽亳州 向西开进,走到离城十里的营子寨。当时,鹿邑县城内并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巍峨耸立的老君台更显得“鹤立鸡群”,进攻鹿邑的日军头目误以为老君台是“抗战工事”,就命人架上迫击炮对老君台集中炮击。

      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附近的柏树,共“中”炮弹十三发,机枪弹无数。但是,日军发射的这十三发炮弹,竟一发未响。令人不解的是,日军军队的同类炮弹射向鹿邑县城的其他一些地方的,都遭到彻底破坏,唯有老君台巍然不动,不为所伤。全城老百姓都认为是老君显灵。

      后来,日军进城后爬上“老君台”,查看究竟,看到台上大殿里供奉着神圣的"太上老君",个个目瞪口呆,不约而同的对太上老君匍匐朝拜,请求“老君爷”宽恕自己冒犯的罪行。

      日军侵华时炮击老君台“十三发炮弹”未响,并非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目前老君台上还陈列着当年日军炮击老君台时的哑弹。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一位日本老人来到“老君台”,在“老君台”下立下了一通日式“和平碑”。原来,这位日本老人就是当年向“老君台”发射迫击炮的“日军炮手”。当时他奉“上峰”之命,总共向“老君台”发射了十三发炮弹,结果都打哑了。

      日军发炮失灵,这是“偶然“的事件,还是“老君爷”真的显灵,是冥冥中的“定数”呢?这不得而知,但这是真实的。

      我想,日军侵华时炮击老君台而一发未响,这说明正义、公理是不可战胜的,”老君爷“代表的是人间的正义,天地间的公理,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最终是会战胜邪恶的。

何何(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

最赞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