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文化风俗之丧葬文化,你知道多少?

家乡区县: 西安市临潼区

中华傲气振长空,万里江山青史中。

自古长安帝王象,不论秦俑与华清。

在陕西这片厚重历史的土地上,蕴涵着丰富的土壤,连丧葬文化也拥有别的特点,临潼便是其典型代表。

​在奴隶社会,贵族去世往往会屠杀奴隶以殉葬,这种血淋淋的方式在秦汉之际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俑代奴陪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丧葬的礼仪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旧社会,丧葬礼俗在人民生活中一向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区风俗,养儿防老,在民间,孝道根深蒂固,经久不衰,后辈对长者的丧葬、悼念竭尽全力,极为隆重。

备棺

一般年岁较大的老人,子孙都要提前为其准备好寿棺。棺料以柏木为上,松、桐、杨木次之。早年棺木多为纯色,现有漆红色、黑色者且雕花刻字。寿棺做成后,要宴请亲朋好友,收受贺礼。晚辈要给老人磕头,给木匠磕头、送花红,俗称“扫木”或“贺材”。

穿衣

老人临咽气时,儿女要给其穿好寿衣,扶坐在矮凳或炕桌上,待绝气后在口内放一枚穿线的银钱,称“禁口钱”,即死者面见阎王的第一份礼物。寿衣一般为单数,7至9件不等,上衣有贴身衬衫、棉袄、罩衫、大衣等,下身有衬裤、棉裤、罩裤等。

停床

老人咽气时,要烧一只纸扎的彩马,称“接气马”,绝气后,头要朝门仰卧,身下铺设与死者享年同数的谷草,称“岁数草”。亡者脸盖白纸,脚绊红绳,身旁拴一只公鸡,称“守丧鸡”。人死亡时,忌身边无人,忌直接死在炕上,否则为“背冷炕”,被视为下场不好。

报丧

待遗体停好后,主家派人或孝子专程告诉死者舅家或娘家,然后派人分别通知其他亲友。孝子到亲戚家报丧,要跪在大门外,隔墙告知,不能直接进门。其他报丧者无此规矩。

zsmileys(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