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鸡茶酥
传说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名叫秃娃的当地人始作一种小吃,取名茶酥, 并渐有名气,其茶酥作得色、香、味、型具佳,被誉为“秃娃茶酥”。后秃娃的手艺由徒弟根诚继承。民国16年(1927年),当地人鲁金诚、鲁子清兄弟俩拜根诚为师,学做茶酥的小吃,得其真传,所做茶酥味美可口,在宝鸡地方享有盛誉。1956年鲁子清参加集体企业,在宝鸡市三好食堂收张秋兰为徒,使得茶酥技术相传。从此,茶酥作为一种地方名吃,被人们喜爱而传颂。 据考证,茶酥之名实为“嚓酥”由外嚓里酥而来(嚓为宝鸡方言,形容茶酥入口时脆酥声音)。食用时,当以香茶为饮,品茶带酥,别具风味。故“嚓酥”又称“茶酥”。随后制作工艺的改进,现如今也有将韭黄炒鸡蛋或香椿炒鸣蛋加入刚出熬的茶酥内,真香味更加浓郁可口。制作以白精粉、猪板油、菜籽油、调料为原料,合面以油为主,用平熬锅上烤下烙油煎而成,主要在于掌握火侯。做成的茶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层松软、油而不腻,入口酥脆味道美,层层落花放异音。
2、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凤翔县。凤翔位于关中西部,故称西凤酒。据史记记载,唐代西凤酒就有“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美名。当地人常说“东湖柳,柳林酒”。西凤酒用的是柳林镇的井水,水质清醇甘冽。酿酒用的原料是就近产的高粱,并用60%的大麦和40%的豌豆做曲酿造。在酿造中,采用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的方法,且西凤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糖和矿物质,还兼有补气血、润肺等药用功能,是人们喜爱的佳品。西凤酒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就已列为珍品,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现远销海内外。
3、宝鸡柿面糊塌
宝鸡特产柿面糊塌是宝鸡的一大特产,以关中地区特产软柿子作主料,与面粉合烹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其主要风味特点为外皮酥脆、内瓤绵软、香甜适口。西安好象没有卖的,怎么还是没有啊,都这么多好吃的没有卖的地方了
4、西府冬醋
宝鸡特产西府冬醋是西府一个历史悠久的特产,它味长淳厚,酸里透香,香中夹甜,颜色清亮,黑里透红,粘而不浑。特别是头茬醋,舀一点往下一倒吊线线。这种醋只要保管得法,放上几年也不起白花,不出虫,不变味。西府的臊子面其所以好吃,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冬醋把味提起来了。随着西府的开放,南来北往的旅游者、经商人,吃完臊子面都夸醋好。西府冬醋的名声也随之传遍全国。 淋冬醋是西府农村的传统习惯。一般是夏收后先把大麦或小麦磨成渣,再采回大笼桃叶或猪婆蔓,用水淘净切碎,跟麦渣和少量的水搅拌在一起,装到打胡基用的模子里拍实,就做成醋曲了,到农历八九月,再把曲和其它几样粮食放在一起蒸煮后,装进小瓮里发酵,到立冬前后就能育热淋醋了。淋醋时,各家都要把醋婆神敬起来。据说从前是位农妇发明了做醋,一立冬她就给各家教传酿醋技术,死后便被人们封为醋神。头茬醋一淋完,家家都先做一顿浇汤面,人吃之前先给醋婆献上一碗。近几年,人们在踩曲、煮醋、配料育热和淋醋这四大工序上,又用上了新的工艺,使西府冬醋更香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