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一腹三翰林”的故事

家乡区县: 梅州市蕉岭县

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有一座名叫“通议大夫第”的清代古民居,三堂四横屋,九厅十八井。这通议第是闻名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中的杨缵绪的故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侯文化之乡,以“一腹三翰林”为鼎盛。进士杨之徐的三个儿子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先后考取进士,都入翰林院。杨之徐生于顺治己亥年(1659)。他年仅10岁即执笔写策论,出语惊人,康熙乙卯年(1675)中举人,为同榜年龄之最小者,康熙戊辰年(1688)考中进士。他在茶阳设馆授徒时,知饶员外之女饶氏貌虽不扬,但才思敏捷,会吟诗作对,为人知书达理,于是慕其德才,迎娶为妻。传说,饶氏出嫁时,县令梦见一条母龙带着三条小龙从城墙游出。饶氏嫁后既做贤妻,又当良母,对儿子进行了良好的教育。她的三个儿子5岁就能读《三字经》,8岁就能吟诗作对。兄弟三人先后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闻名遐迩,为神州少见。

杨缵绪曾任甘肃阶州、庆阳府及江苏松江府、广西桂林府知府,在乾隆二十二年任陕西按察使。他为官清正廉明,认真审查案件。老百姓称他为好官清官。乾隆十二年,乾隆知杨缵绪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赐款为杨缵绪建九厅十八井的府第。杨缵绪建通议大夫第时,另在左侧30米处建兰台书室,供子孙及村童读书。杨黼时和杨演时辞官回故里后,教子侄、村童读书。杨缵绪的三个儿子,两个中举,一个副榜,杨黼时的四个儿子德征、德瑞、德邵、德彰全部考中举人,荣称为“同堂七魁”,御赐“七叶衍祥”的匾额。侯南村杨家科场鼎盛,不胜枚举。

傅辉梁(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