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农民领袖彭湃

家乡区县: 汕尾市海丰县

彭湃(1896.10.22-1929.8.30)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兴贤坊桥东社人。(今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桥东社)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其著作编为《彭湃文集》。
彭湃出身于工商地主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海丰从事农民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五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1927年领导海陆丰农民起义,在海陆丰建立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曾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
彭湃为中共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彭湃故居坐落在广东省海丰 海城镇桥东社龙津河畔,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始建于清末,主楼两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第一次东征到过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东征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加伦曾在此住宿、工作。
原屋毁于1925年6月,1986年按原貌修复。故居东侧得趣书室,原是彭湃的书室。面宽三间,风火山墙,建筑面积96平方米。1922年夏,彭湃同志与妻子蔡素屏搬到这里居住,并在这里组织了六人农会小组。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曾在此帮助建立中共海陆丰特别支部。中共海陆丰地委刚成立时也在这里办公。1928年3月被国民党军队烧毁,1958年按原貌修复。彭湃故居门前的龙舌埔旧址,原是一快长方形宽阔坪。1923年元旦,成千上万的农民聚集在这里庆祝海丰总农会成立。此后许多重要的集会都在这里举行。1927年冬,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这里举行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焚烧田契471088张,租簿58027本。它是海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小小智(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