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广济寺

家乡区县: 天津市宝坻区

 广济寺原址位于宝坻区西大街附近,故被世人称为西大寺,于公元1005年筹建,1025年正式竣工。是天津地区,乃至全国地区的佛教圣地,属辽代建筑,仅晚于蓟县独乐寺。

20世纪30年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梁思成文集》中详述称,“内部梁枋,结构精巧,似繁实简,极用木之能事,为后世所罕见。”三大士殿是中国古木建筑已发现之最古者,为中国稀有单层而高大建筑,独具风格,雄伟壮观,可见它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之高。

不幸的是,这处重要的辽代大型木构建筑,在宝坻解放后,于1947年被县长于生同志下令拆除。据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清华大学教工林洙女士回忆:当年,当梁先生得知即将拆除此殿时,曾向河北省(宝坻当时行政隶属河北省)有关当局反映,希望保留下这座辽代古建杰作。未料,竟认为不过是一座破庙,拆除后用其木料去修桥还能为人民服务。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确确实实发生过,且不止此一桩。另据《人民日报》1950年6月29日作者署名为林斐的文章称:一九四七年宝坻解放后,县长于生同志竟呈请十五专署批准,将其(广济寺)全部拆毁,修建了该县十三区的白龙港大桥。现在,该寺三大殿已平毁为土台,仅剩有残碑四统。这是中国文化遗产上的一个损失。我认为该县县长如此轻率地拆毁该寺,而该专署未经了解情况即予批准,都是对人民的文化遗产不加重视的具体表现。我希望他们进行公开检讨。

  从宝坻区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正在本着“原址原位、原汁原味”的原则,全力修建广济寺。记者昨天在宝坻区广济寺“复原遗址”看到,恢复重建广济寺初具规模,基本建筑主体已经竣工。现场工作人员称,有关资料记载,该寺周围还修建了明清建筑,此次复原时,有关部门也根据不同年代的建筑特征,将所有建筑一并修建。

目前,我国所剩的辽代建筑屈指可数,天津广济寺的历史价值非常之高。 广济寺三大士殿,青灰瓦顶,砖木斗拱建筑。内部梁枋结构精巧,似繁实简,极用木之能事,为后世所罕见。三大士殿曾是中国已发现之辽代木建筑中之重要一例,为中国稀有的单层高大建筑,独具风格,雄伟壮观,惜已于解放后50年代初完全拆除,侥幸留存至今的辽代建筑,全国仅存八处,人称“八大辽构”。为了还原辽代建筑风格,有关单位特别聘请了专业古代建筑修建单位施工。

即将与世人见面的主殿,与原先主殿外观、结构完全相同,尤其主殿模仿辽代特征的彩绘,大都已经完成。工作人员表示,原先广济寺中收藏了众多石碑,将来有关部门也会尽量收集历代石碑,供世人参观。

13572091941(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