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崛起话鲁山 特色经济富鲁山(三)
木耳种植
种植黄背木耳原料丰富,容易操作,不用厂房不用电,家家户户适宜干。鲁山县种植黄背木耳已有20多年了。县委、县政府从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黄背木耳。县农村信用联社为种植户发放了数百万元的小额贷款,解决了部分农户的资金困难。县农业部门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员下乡,为新发展的农户进行技术服务,提高了种植黄背木耳的科技含量。董周、张店、鸡冢、仓头、鲁阳、让河、辛集等乡镇,是全县种植黄背木耳的重点乡镇,乡镇领导全力以赴为种植户做好服务工作。董周乡种植黄背木耳达1.05亿袋,创历史新高。
腰带加工
鲁山县的腰带加工主要集中在张良镇。上世纪70年代末,张良街上的鞋匠购买皮革补鞋时利用皮革做腰带,使用后感觉很舒适,就开始加工腰带,到集市上出售,利润可观,很多人仿效。上世纪80年代初风行张良,加工户最多时达1000多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原来的家庭加工发展到现在规模以上腰带加工企业32家,主要集中在张南、张北、段庄等8个村。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腰带产业,县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资金,解决销路,现场办公,解决腰带加工企业的难题。张良镇政府制定了《关于振兴腰带产业的若干意见》等4个有关发展腰带产业的文件,严格实行班子成员分包联系腰带加工企业的工作制度。县有关部门对腰带加工企业“管理不收费,纠错不罚款”。金融部门解决贷款近千万元,使腰带加工业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据不完全统计,以鲁山县奔宝皮件有限公司、鲁山县宏昌五金有限公司为主的腰带加工企业年生产腰带1.1亿条,带扣1.2亿个,总产值1.2亿元,从业人员3200余人,中低档腰带产量占全国的40%。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义乌、武汉、乌鲁木齐、重庆、西安、昆明等大中城市设有专业批发网点,并出口加拿大、俄罗斯及东南亚、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雨搭生产
鲁山县的雨搭生产主要位于让河乡境内。让河乡北靠县城,辖26个行政村,人口4万人,311国道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1996年让河乡马圪瘩村村民赵亚冲、毕建伟创办了第一个石棉雨搭加工厂。由于该项目技术简单,投资小、见效快,且具有群体性经营的特点,以农闲务工,农忙务农,家庭参与为特征,市场适应性强,信息反馈迅捷,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经济效益好,适宜一家一户生产,雨搭生产在让河乡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目前,让河乡有15个村从事雨搭生产,加工户发展到263户,总投资近3000万元,从业车辆1200多辆,从业人员5800余人,年销售产值达2亿元,雨搭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上万元。雨搭产业已悄然成为鲁山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绢花产业
鲁山县的绢花产业以赵村乡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乡镇。1992年,赵村在外务工群众带回绢花生产技术,并买回原料,进行自发的小规模加工,取得了较好的收入。从此以后,绢花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形成分工合理、相互协作、有序发展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已经成立一家“金凤绢花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另有8家投资在100万元-200万元的生产企业,本地批发门店12个,驻天津、洛阳等外地批发点、办事处12个。全乡从事绢花加工的农户2700多户,从事销售的农户1659户,年外出销售人员达2万人(次),年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波兰等地,年创社会效益近亿元。绢花产业已成为县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