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初二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山腰、前黄和峰尾一带的习俗,正月初二为归宁日,俗称“子婿日”、“女儿节”,已嫁女儿要和女婿双双回娘家拜年。这天清早,女儿女婿(有子女的要带上子女)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糕粿糖果等礼品一起到娘家。如果是新婚第一次回娘家拜年,清早由小舅子去请姐姐姐夫来,新婚夫妻要向岳父岳母奉上红包,岳父岳母会回一个红包,金额一般相同。新婚女婿还要备着香烟,到岳父母家分发。

旧时生育子女较多,这日来自各地的众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一大群,难得欢集一堂,姐妹们一堆,连襟们一堆,表兄弟姐妹们一堆,大家七嘴八舌,尽情述说,双亲在堂,笑得合不拢嘴。中午岳父岳母设宴招待,酒席之上,其乐融融。

而南埔、界山、涂岭三镇归宁日则在初三,这里女儿女婿已育子女的,逢岳父岳母当年“做十”(即做寿),还要带寿礼上门(关于当日做十礼仪,留待第二章《人生礼俗》叙述)。其它民俗仪式大同小异。

南埔、界山二镇初二的风俗则截然不同,两地把新春第二天称为“乞丐日”,人们禁忌串门。一些乞丐会在这天到这个地区乞讨,人们则以节日的红团粿(一种手掌大小红色的扁圆状米粿)或剩下的菜肴施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可见到此现象,如今乞丐的生活也提高了,罕见当日出来讨食者。

这天群众尽量避免串门,凡初一早有到过的家,初二可视为拜年的延续,仍然可以上门,如果初一没去过,就不能去。这种奇俗相传与明朝沿海倭患有关。

一说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年)除夕晚上,倭寇从泉港沿海村落登陆,一路杀向邻邑的枫亭,他们入室抢劫、杀人、放火后,在大门前摔年夜饭为标志。当时家家户户正在“围炉”庆团圆,毫无防备,死伤无数。逃出虎口的人,群集到山上,饥寒交迫,眺望山下,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初一下午,倭寇北撤,胆大的摸黑回家,其余人初二早晨回家。许多人家破人亡,号啕遍野。人们把丧事办妥以后,于初五重新“做岁”。

一说嘉靖四十二年(一五六三年)农历十一月初,大股倭寇偷袭邻域莆仙、秀屿等地区,逢人就杀,大肆掳掠,泉港沿海诸村亦遭受侵袭,人们四处逃难,流离失所。农历十二月廿六,倭寇大举进攻兴化(今莆田市)仙游城,后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部赶到,击退来敌。正月初二,又一股倭寇自湄洲湾登陆,血洗境内界山、南埔和邻邑枫亭,初五方退回海上,百姓当日才得以返乡补过春节。

以上二则故事中,正月初二都是悲惨的日子。这天访友探亲有上门吊悼之嫌,所以这一带的百姓这天禁忌往来,只有乞丐才能挨家挨户乞讨,遂把此日定为乞丐日。当日逢乞丐上门,各家皆慷慨施舍,以积功德,从此相沿成习。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