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姑地处贵州西部,东邻水塘乡、白果镇,西抵双坪乡及威宁县,南接珠市乡及威宁县,北与罗州乡毗邻。境内有大量矿产资源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妈姑镇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贵州西部乌江北源的云冲河和南源的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妈姑镇后河村民居黔中山地丘陵开始过渡的乌蒙山倾斜地带,处于赫章县西南36公里处。东经104°33′09″,北纬26°58′42″,南北最大宽度为7公里,东西最大长度25公里,总面积141.93平方公里。
妈姑为彝语“骂谷”的音译,“兵营”之意,古为乌撒部落君长的兵营,乌 妈姑镇政府大楼撒八大首目之一的妈姑首目驻地。民国13年(1924年)设威宁南一区,后改属二区(二塘)置天元镇。赫章建县后设妈姑镇,民国32年易名为铅丰镇。解放后,1950年建妈姑区于此。1953年在妈姑新厂和老厂两条街分别建立铅丰、新河两个乡,1956年合并建妈姑镇,1958年5月改为区级镇,下半年改为乡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为管理区,隶属妈姑公社。1963年改为妈姑镇(乡级),隶属妈姑区。1984年改为铅丰镇,1989年改为区级镇。1991年“建并撤”时,铅丰镇、砂石乡、天生桥彝族苗族乡合并建妈姑镇。
该镇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地形切割破碎,岩石裸露,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2588米,位于水塘村向雨大山,最低海拔1775米,位于天桥村大板桥,平均海拔2100米,政府所在地老厂村中街组,属暖温带气候区,为南温带—中温带之间所特有的高原山区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12.5℃~13.8℃,年降雨量790.4~910.3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为1166.3小时,无霜期206~255天,时有春旱、洪涝、冰雹、低温、冷雨等灾害性天气。
镇域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开始过渡的倾斜地带。被大韭菜坪、小韭菜坪、白草坪、白雨大山、万丈坡等大山所分割,地势西南、西北和西部高,东北部较低。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500米之间,最大达800米。以西高原面积比较完整,以东地势急剧下降,形成深切割,地形破碎,谷地狭窄,山坡陡峻的地形地貌。海拔1950~2200米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60%,海拔1775~1900米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0%。海拔2200~2558米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7.5%,属浅切割面积占1.3%,属中切割面积占54%,属深切割占55%。 由于地貌基础复杂,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晚近 期强烈的构造隆升,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因而地貌发育复杂,区域分异明显,地貌类型多样。
全镇地貌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溶蚀类型,占全镇总面积的40.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
②溶蚀—侵蚀类型,面积最大,占全镇总面积的50.3%;
③剥蚀类型,占全镇总面积的15.63%;
④侵蚀类型,面积最小,占全镇总面积的1.47%;
⑤侵蚀—溶蚀类型,占全镇总面积的15.3%。
全镇土质主要有草甸土、棕壤、黄棕壤、黄壤、石灰土、潮土、紫色土等。草甸土分布地区气候冷凉,温度低,年平均气温小于10℃,年总积温小于2500℃,植被为矮生灌丛和杂草,终年云雾多,常年风大,成土的腐植过程占优势。土质疏松,心土为棕色或暗棕色,呈强酸性反应,主要分布在水塘村的白雨大山顶和山脊平缓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