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庭授徒传北管-黄嘉辉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北管从清光绪年初传入我区,至今历经100多年,经受了社会和历史的考验,在一代代北管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广泛流传,繁衍不息。刘永赖是北管艺界贡献最大的艺人之一。
刘永赖(1852年农历7月7日—1926年农历4月5日),男,别名阿九,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城外人,官章佾生标名“舞庭”,能演奏所有北管乐器,尤精于笙、扬琴、洞箫。
清朝光绪年初,舞庭师与其父用船运盐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交易,并师从当地艺人学习民间音乐,学成后把这种音韵带回泉港。光绪八年,他受聘在坝头、安兜等地授徒,同年受邀参加泉州“送孔子”南音北管出游活动,他的笙声深深打动了观众,尤其是泉州府府台,后经申报上宪,赐予“佾生”身份,送他入孔子学府,为其取标号“舞庭”。从此,每逢泉州“送孔子”,他都要到泉州参游。
光绪年中,舞庭师运盐路过浙江甲场,在甲场盐局停靠之际,自娱北管乐器京胡,盐局负责人称赞不已,当场下跪,拜他为师。授徒期满,甲场弟子用船运载丰盛礼物来峰尾城外叩谢师恩。之后,舞庭师又先后在泉州石头街剑麻行、上海天瞻等地受邀演奏(唱),倍受当地群众赞赏。晚年,舞庭师在峰尾城外东交馆开馆授徒,有一位73岁的江苏艺人路过该馆,听了他的演奏(唱),甚是佩服,把自己长期随身的乐器“七笙”赠送给他。遗憾的是,七笙及舞庭师的另一把扬琴在文革期间都被红卫兵毁掉了。
至今,每当谈起北管名艺人,人们自然会想起清光绪年间去泉州祭圣的舞庭师,他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泉港北管最早传入者,名扬上海天瞻、浙江甲场、泉州石头街及泉港区北管界,为北管音乐艺术的传入和发扬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