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格村的端午节龙舟赛,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其间除了社会动乱(如清初清兵进剿惠北、“文革”运动等)时有中断外,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龙舟赛的场面更是壮观,已成为泉港区内传统文化活动的一道风景。每当农历五月初三至初五日,绵延一公里的海滩和斜坡状的大堤上,色彩纷呈的遮阳伞遮阳帽,男男女女的各色衣饰,还有飘扬的彩旗,犹如一道彩色屏障;彩旗招展的海面上,大大小小满载游人的船只(许多是来自彼岸莆田的观光船)穿梭游弋着,使原先平静的海面涌动起来;海滩上的两座戏台,两班莆仙戏文武对唱,更是增添了热烈气氛。
沙格村人已把这每年一度的端午节视为丝毫不逊于春节的隆重节日。从初三开始,几乎家家来客,户户聚友,甚至平时不太来往的熟人也因为观赏龙舟赛而登门了。那几天,真是“沙堤无处不客喧”。
沙格的端午节龙舟赛起始于明永乐年间,时地方上疫瘴流行,常使一些村落“几断人烟”。对岸的莆田年年大送“王船”,装载瘟神的“王船”漂浮于海湾,惨状可怖。于是,为了“保境安民”,沙格村人便大赛龙舟,意借屈子英灵和妈祖神威以正祛邪。每年端午节,村人皆要从灵慈宫中请出妈祖尊驾,抬着绕村巡游一圈,即“出游”,用以驱逐妖邪。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除此之外,据说当时沙格村财丁两旺,可惜人文欠缺,村人又意欲借屈子和妈祖之灵以“聚集龙气”,以求子孙人文鼎昌的意思。也许真是英灵所佑,自明末王忠孝以后沙格村倒真是出了不少名人。
龙舟赛到了清代,便兼容了新的内涵。明朝忠臣王忠孝随郑氏流寓台湾,最终客死台湾。民间有游子逝于异乡,家人要引其游魂回归故里的习俗。王忠孝是沙格人的骄傲,人们借龙舟引忠魂回归,自在理中。其时由于清廷禁锢森严,对被清廷视为叛逆的王忠孝,乡人们只能以这种曲折的形式来缅怀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