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圭章流亡诗稿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南洋著名华侨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庄圭章(1894-1969年),山腰镇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生培桃育李,服务教育达数十年,曾任省立厦门中学校长、同安及莆田县教育局局长等职,为闽中、闽南教育发展竭尽心力。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南洋闽侨所聘,先后任荷属东印度(印尼)井里汶华侨中学、新加坡爱同学校、南侨师范学校校长,后任荷属东印度中华教师总会主席、新加坡教师总会主席,因反对英、荷等殖民当局的奴化教育政策而致去职、教师执照被吊销。后任新加坡福建会馆执委、中华总商会及中正中学董事等职。
庄圭章爱国人先。日本军队侵犯南洋诸地时,他曾参与组织新加坡抗日同盟,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然因英军不作抵抗,新加坡很快失守,被日军改名为昭南岛,新加坡遂进入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昭南时期。庄圭章受到日寇的通缉,仓皇避难于苏门答腊岛,辗转于石叻班让、椰山港、堡东港、榜鹅岭、芭居、北干、拉砻等地,以务农为生,间或做些小本生意。当时他过着流浪汉一般的生活,有时连除夕也被迫躲在漂泊的船中,以避日本宪兵队的追捕。直到抗战胜利后重返新加坡。期间,他多有吟哦,或鞭挞日寇暴行,或叙流亡生活,或咏异域风光,或吐胸中块垒。后合著为《流亡诗稿》。其在诗前《小引》中称:“廿余年前日军陷星,余避难苏岛山芭,曾作几首歪诗,看来虽俗不可耐,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然而诗中内容则均系余亲历其境,有感而发者,亦可以反映当时乱离情形以及余之处境,固非属于一般无病呻吟或普通应酬之作也。”
谨录数首如下:
椰山杂感
1942年初余离星流亡至荷属石叻班让埠,旋为安全计特再迁至附近之椰山港。
椰山江畔夜凄清,坐卧桥头话战情,
旧为已随烽火灭,新闻每自口风生。
希将弹雨更甘雨,误把雷声当炮声。
为问波神知也否,太平洋浪几时平?
欲行难进止难停,遍地烽烟棘楚横。
中途弃子情何忍,临老抛妻理岂平?
有苦只因自身受,无聊那得酒同倾,
飘零且喜团圆聚,略胜流离各一程。
遁入深芭野兽多,乘桴浮海畏风波。
务农力绌收成歉,贸易资微索价苛。
战乱迫人寻出路,流离处境总崎岢。
几番欲效陶朱计,争奈无能聚散何。
往北干舟中
芭居度日最艰难,勉伴舟人上北干。
岂把经商为易事,半为衣食半消闲。
半袋江鱼一棹飘,悄然挥手别椰桥。
自从币值崩低后,鱼价腾高进货寥。
茫茫江雾笼孤舟,夜月无光怕露头。
天上亦知人世乱,故张烟幕隔尘球。
相传糖米下巴东,各地行商尽集中。
硕顶江滨舟楫遍,有人满载有人空。
芭居杂感
忆昔升平日,市居数十年,但识盘中饭,不知米价钱。
衣有裁缝制,食油厨师煎,工余饱食外,相约剧场前。
一从避难后,两度隔市廛,万事均更变,今昔去渊天。
布每尺逾百,米每担成千。村妇停缝纫,书生学种田。
硕莪当面粉,山猪作肥鲜,薯叶充蔬菜,稿草代卷烟。
岂无暹甸米?尽数充军需。亦有巴东谷,道阻难运输。
虽云己自种,十九喂山猪,若谓可购买,价昂贵如珠。
穿着纵可免,食粮安可无?将衣换取食,聊以支须臾。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