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翰林出科联(1709—1753年),字乾甫,号淑渠,举庄有恭(泉州籍)榜进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特授检讨。他曾随乾隆帝下江南,并在庐山赋诗,其诗刻至今尚在庐山石崖上。
这一年,久居深宫的乾隆帝动起下江南的念头。他精心挑选了一些大臣和大内高手伴驾。出科联也随侍左右。一路上君臣唱和,颇为相得。一天,乾隆帝率臣登上匡庐第一名山。耸立鄱阳湖的庐山,群峰林立,飞瀑流泉,树木葱茏,云海缥缈,集雄奇秀丽于一体。出科联叹为观止,不禁赞道:“真不愧‘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乾隆驻跸于此,君臣品过庐山特产“石鸡”、“石耳”,又尝了一壶“庐山云雾茶”,顿觉齿颊生香,回味无穷。
立于庐山之巅,自是心旷神怡。脚下山涧的潺潺流水,远处一路奔腾向东的万里长江,天上高挂的皓皓明月,逗得出科联诗兴大发,当即吟《游庐山》一诗:
庐山竹叶几春秋,云锁高峰水逢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眼观西北三千界,势压江南十二州。
一时光景看不尽,天缘有运再来游。
君臣游兴难尽。出科联想起一路上,阅尽秦淮十里繁华,触景生情,眼前浮现魂牵梦萦的泉南故乡。那群山连绵、绿水红树的洪厝坑,石卵伴木柱、土坯筑成的乡居,以及在书斋中折躬读书的情景,端的是两耳不闻世间繁琐事,一心研读制文与吟诗。如今九重天子出深宫,自己沐浴皇恩,有幸效劳于鞍前马后,诗思潮涌,禁不住又作《故乡别笺》诗以呈:
别违家山岁月宽,空斋潇洒故情欢,
芸窗攻读勤磨励,自可回甘蔗境观。
结庐人境绝嚣尘,正似山居木石邻,
遐想英才看荟萃,荣叨遴选沐皇仁。
山气清奇灵秀增,衣冠文物昔峥嵘,
而今抚树兼怀古,松护峰峦半阴晴。
回顾山头万叠青,迥环曲水胜兰亭,
流连此地真难行,即景题诗兴会呈。
虽说伴驾游江南,“荣叨遴选沐皇仁”,但好景不长,因他为人“秉性刚方,不与时俯仰。故在史馆十余年不得迁”。后有怨言传至乾隆帝耳中,遂被罢官还乡,任泉州梅石书院山长。受落职打击的出科联,贫病忧思交织,遂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除夕眼中流出脓血,几至失明。次年便赍志而殁,时年仅45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