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五代八诗人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明代三朱村朱昭一家,诗书继世,忠厚传家,父子公孙,夫妻兄弟,或宦游四方,或耕读终生,于明清之际五代先后出了八位诗人,这在泉港历史上绝无仅有,即使在誉称“海滨邹鲁”、“满街皆是圣人”的泉州历史上也不多见。
朱昭,字用晦,志行高洁。明弘治间(1488—1505年),颇有诗名。《惠安县志•文艺》载他“少颖敏,长作书吏,下笔辄数千言。”其以赋见称,著有《亡羊》、《虫曾蚊》、《望云》、《蜜蜂》等赋,《清源文献》选载其《蠹木赋》,以蠹讽世,寓意深刻。辑有《小园抱瓮集》十卷,诗载入县志的有《读书欢》、《索居吟》、《桃源行》三首。《读书欢》劝人趁少壮时光多读好书,后两首则是读书人失意的叹息。
朱一龙(1515—1590年),朱昭子,字于田,号昆山,官至江西布政司参政。著有《游海梦谭》、《诗余类编》及《一统舆图》等书。宦游中思归故乡的佳句:“冉冉岁迟暮,霜霜雪纵横。故乡天际杳,孤灼夜望明。”又有《感遇》诗:“新松不满尺,恶竹万竿长。独鹤未归来,寒鸦噪夕阳。”写尽官场龌龊。在“飞蛾赴明烛,翩翩不可驱”的名利场中,他不畏权势,“皎皎于陵子,甘为灌园夫。”视名利如敝履。其所撰《全城功德碑》文反映了惠安军民抗击倭寇的斗争,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史料。
朱秩,一龙子,字琳源,诸生,有诗名,今可见其《题虎岩寺》等诗。
朱一龙孙朱又孜、朱又孺、朱又焕三兄弟同有诗名。朱又孜,字伯文,号习阳,太学生。好学善诗,著有《宁澹居集》。县志及《螺阳文献》收集其诗。《梁甫吟》一诗颇有气魄。诗曰:
去去顾齐门,齐门纤以长。出廓多愁风,高坟郁相望。
吕叟既已没,余亦怀莽沧。二桃杀三士,临穴何茫茫。
愿以泰山砺,磨汝百炼钢。雍门今已矣,迷古意难忘。
那种浅吟低唱、莺语间关的气氛能荡涤利禄,排愁遣闷,朱又孜将从红颜知已的袖角唇边的补偿揭橥于《长相思》:“长相思,思未闲,秦楼何处路漫漫,心如急毂泪如弹。”
朱又孺,字予申,邑诸生,以孝敬父朱秩著称于乡里。少时即有诗名。《惠风集》收入其诗颇多,并誉之“其品如奏清曲于江湖,可称水仙”。其《相逢行》长诗写西京长安豪门的豪华与奢侈:
甲第装黄金,四壁涂白芷。前楼接天高,后阁凌云起。
桂树列庭中,兰枝馥门里……
五日一归沐,冠珮良匹侈。堂上宴嘉宾,屏间集名妓。
但饮莫推辞,肴嘉酒且旨。纷纷去复来,日日门如市。
主人倦厌客,闲居学射雏。大妇进绮罗,中妇炸鲐鲤。
小妇独娇痴,妆罢把郎视……
朱又孺之妻戴云,是明末清初泉州著名女诗人。其幼承家学,夫妇俩合著有《唱和集》二卷。其个人专著有《戴云太君诗集》。其诗作立意刚强,颇有气魄,如《送弟集冈赴春闱》:
朔风吹雪透征衣,一别燕山两地违。
此日莫愁人异雁,春来万里正高飞。
既有殷切的劝慰,又有真挚的勉励。其《咏落梅》:
瘦瘦花枝出女墙,冰肌玉骨逞霓裳。
任教霜雪欺还妒,片片飞来到地香。
写出了梅花的傲骨。
朱又焕,字予文,号北泰,“年十三补弟子员”,明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次年登文震孟榜进士,历任金华推官,广东参政,诗文集有《户垣谏草》4卷。
朱又孺和戴云的儿子朱兆纲,原名瑞参,字长鲁,号人庵,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任马邑知县,著作有《云中吟》6卷,《冀北吟》6卷,及《睡足堂集》、《惠安县志稿》等。其诗作多反映时世民生维艰,宦途坎坷,生活的艰难失意。他只当一任知县后便厌弃官场,先居江宁后返梓里,其《丙寅中秋》即反映了返乡后的寂寞心境:
二十四年月,今宵家里看。鸟归云外翩,马退枥边鞍。
虚壁惭光满,余生叹影残。莫思持玉斧,枕被耐清寒。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