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岩位于涂岭镇虎岩村东500米的昆仑山南,山腰有座玲珑剔透的虎岩寺,寺旁有清泉石室。这里群山环抱,层峦叠翠,风景尤佳,历来是文人骚客登高畅怀、吟诗作联的一大去处。元代南吏隐于此曾作七绝三首,诗曰:
养师当日此山中,寝处惟同大小空。
师去洞封空亦逝,天将丘壑付贤翁。
仙庐佛寺首鳞差,下有三间隐者居。
得道能令龙虎遁,突渠驯服弗工夫。
昔日方壶老应玄,谪来人世不知年。
玉皇未有催归诏,留作昆山作地仙。
诗中讲述了广为流传的道养和尚驯服老虎的故事。据清嘉庆《惠安县志》载,北宋初有僧道养驻锡于此,道行高深,能伏虎。僧与虎结善缘,道养常以肉饲虎。一次,道养与老虎开玩笑:“我今无肉喂你,愿以我躯代之。”说着便伸头入虎口,虎不慎,口合僧亡。老虎误伤主人,义不独活,终跳崖毙。县志又载一段史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植物学家、书法家蔡襄在年少时,被其父蔡琇遣至峰尾外祖家,随其外祖父卢仁于虎岩寺读书,十八岁时高中进士,后官至端明殿学士,成为忠国惠民的一代名臣。因此,南吏隐又作一联:
忠惠当年此读书驾碧海之青龙文章经济;
养公昔日留诸偈伏苍岩之白虎佛法禅心。
伏虎岩满山怪石嶙峋,树木葱茏,流水潺潺,确是修身养性、诵诗读经好所在。明诗人黄幼嘉有诗赞曰:
徒倚依林末,轻风送夜熏。
山开疑见月,树隐半为云。
流水人偏静,谭经虎共闻。
落花兴未倦,挥尘看星文。
明代诸生、三朱人朱秩(朱一龙子)也有题虎岩寺诗一首:
伏虎事空几十春,洞门泉石对斜曛。
我来也是伏虎侣,为唤山灵扫白云。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善男信士陈春桂、吴成法、章寿等主持修葺虎岩寺,并题刻七绝一首:
再扣禅门秋已深,岩花零落菊溜金;
人生险处从头讲,佛也低眉感不禁。
它反映了诗主人在官场或人生失意之时,结伴重游虎岩寺,恰逢深秋时节,各种野花凋零,惟菊花盛开,如同溜金一般令人可爱可惜。作者触景生情,难以扫除心头的阴霾,不禁一番感叹。
近代惠安“四俊士”之一、乡土诗人杜唐(印陶)也有吟咏:
虎踞岩头恣觊觎,道人居后伏衔符。
风虽似啸频生谷,水亦还泅不负隅。
未拜山神经稽首,欲吞野鬼复张须。
清泉石室书声日,为问斑奴听也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