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名诗传千载

家乡区县: 福建省泉港区

举凡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华侨史及泉州造船史、人口史者,无不频繁地引述北宋泉港籍著名诗人谢履的名诗《泉南歌》。诗曰: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
该诗是泉州先民早年开发海洋经济的真实写照,包容了海洋文化、海丝文化,它被谱为南曲,传唱四方。据《宋史•地理志》载,福建路“土地迫狭,生籍繁伙,号硗确之地,耕耨殆尽。亩值寝贵,而多田讼。”《泉州府志》卷十九载,“泉地斥卤而硗确,资食于海外,资衣于吴越,资器于交(趾)广,物力所出,盖甚微也。”另有史籍称,泉州“谷入少而人浮于食”,以至于到宋代仍“水无涓滴不为用,山至崔嵬犹力耕”。泉州山多地少、背山靠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海交风气。于是泉人耕山耘海,“高帆健橹,疾榜击汰,出没于雾涛风浪中。”
泉州造船、海交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泉州先民就“以船为车,以楫为马”。隋唐时期,泉州是当时全国的主要造船基地之一。宋代泉州造船业更为兴旺发达。北宋时“海舶”已被《太平寰宇记》列为泉州、漳州土产,就连朝廷出使高丽的特使座舰也是委托闽浙监司代雇,谢履才因此说“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已具相当规模。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正式批准泉州设置市舶司,泉州港作为全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的地位终于得到确认。它逐渐超过明州(宁波)而紧追广州,并终于超过广州而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到元朝时则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据宋代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二转引,谢履还作有五言《泉州诗》两首,是《泉南歌》的姊妹篇,为后人所传诵:
其一:闽岭天南表,清源第一州。
朝廷推重镇,师帅得贤侯。
其二:蛇风蹑龟背,虾屿踞龙头。
岸隔诸番国,江通百粤舟。

 

刘惠杰(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