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传统习俗

家乡区县: 安徽省固镇县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蚌埠最盛大的节日。这天五更焚香,鸣放鞭炮,以示新年的到来,这叫“接年”,又曰“迎春”。早饭吃扁食(水饺)、汤圆(元宵)。饭后合家幼小向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拜。然后到亲族邻里家去拜贺。主人用烟茶、糖果等招待。乡邻、亲友见面互祝“恭喜发财”、“新年如意”等吉利话。年初五一般不准出门拜年,全家团聚,俗称过“小年”。年初一妇女不准动刀剪,否则对长辈、对家不利。也不许泼水、扫地,不然就把财神爷冲撞跑了。早晨吃水饺、汤圆,放炮仗以示庆贺。

初二开始,乡村里出过嫁的闺女给年老的父母送“旬头”。就是按照父母的年龄包相等数的水饺,也可以多几个,以便在送“旬头”的路上过塘沟、桥涵时丢一个水饺,名为“垫缺”。意为父母遇到坑坑洼洼(病、灾等)就过去了可以免灾免祸。另外送一条鲤鱼,或者一块猪肉。有“六十六”吃块肉,“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之说。

元宵节

晚饭家家户户都吃元宵,晚上各家门前均挂灯笼。乡村的孩子们都到自家园地里去,点燃篝火,用旧笤帚头或者柴草扎的把子,燃着向天投掷,名曰“撂火把”。边撂边唱童谣。火把此起彼伏,犹如火龙、流星,甚为壮观。接着大人小孩擎灯结伴,敲锣打鼓,玩狮子、撑旱船。骑“毛驴”的小姐,坐“独杆桥”的四老爷,踩高跷的“鬼神”,在人群的簇拥下,从四面八方到寺庙里烧香祭神。有的地方还走村串乡到集市去比赛,名曰“踩街”。一直到深夜才散,所以又叫闹元宵。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这天吃粽子,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擦抹小儿的耳、鼻、脚手心、肚脐等处,以祛湿解毒,消除秽气,意味着安度炎暑,不染疫疠。土庭院墙角喷洒雄黄酒消毒杀菌,这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俗。有的人家把菖蒲、车前、艾等收割挂在屋檐下风干,暑天烧茶水喝,可去暑、解热。端午捕捉蟾蜍,将黑块塞入肚中。风干后,研磨墨块,其墨汁可治疗腮腺炎,这不无科学道理,俗话说:“癞猴子躲端午”。可见此法的疗效之好,用此法的人家之多。同时家人为小儿缝制香荷包、香袋,用五色彩线栓在小孩的脚手脖子及颈子上,传说可以“免灾”,其实是芳香之气味使蚊蝇不敢靠近。

依惜(2014-10-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